早生法令太辛苦( 三 )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 。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 。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 。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 。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 。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 。因为用尖刀雕刻,所以线条细而均匀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试猜猜下图中的六个古字是什么字:
答案:贞夕雨
(会意)(象形)(象形)今其疾
(会意)(象形)(会意)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因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浇铸而成,比较容易写,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3.篆书
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有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及周宣王时使用的识字课本《史籀篇》一类 。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 。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后改定的字体 。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消失了 。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小篆书法:野鹤巢边松最古,仙人掌上雨初晴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4.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 。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 。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 。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小篆以前的汉字为古汉字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由线条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 。隶书以后的汉字为今汉字 。今汉字的特点是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由种类有限的笔画构成 。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式的书写体,也称为“汉隶”(也称今隶) 。汉隶书写风格多样,一种以方笔为主,如《张迁碑》;一种以圆笔为主,如《曹全碑》 。
编辑本段【造字原理】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