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夏朝有没有文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如今找不到夏朝文字

按照文字演化逻辑 , 商代甲骨文是一种“系统的成熟文字” , 之前就必然还有“较为系统的初熟文字” , 由于商代之前是夏代 , 因此理论上说夏朝应该已有文字 , 甚至就如史书所说的夏朝已经使用文字写了《连山易》——《易经》三部曲之一 。
然而 , 中国现代考古已有百年 , 涉及大江南北 , 却一直没有找到夏朝文字 。 那么 , 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呢?实际上 , 甲骨文早已给出答案 , 更重要的是 , 甲骨文或许也解释了如今找不到夏朝文字的真正原因 。
【爱历史】夏朝有没有文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如今找不到夏朝文字
文章图片
根据史记记载 , 商代祖先是帝喾之子“商契” , 历经五帝与夏朝 , 传承14代之后到商汤时期 。 其中 , 从商契到商汤之间 , 司马迁记载了每一代传人 , 有名有姓 。
《殷本纪》:“契卒 , 子昭明立 。 昭明卒 , 子相土立 。 相土卒 , 子昌若立 。 昌若卒 , 子曹圉立 。 曹圉卒 , 子冥立 。 冥卒 , 子振立 。 振卒 , 子微立 。 微卒 , 子报丁立 。 报丁卒 , 子报乙立 。 报乙卒 , 子报丙立 。 报丙卒 , 子主壬立 。 主壬卒 , 子主癸立 。 主癸卒 , 子天乙立 , 是为成汤 。 ”
甲骨文出土之后 , 司马迁的这段记载得到印证 。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 , 根据甲骨文卜辞记载 , 考证出了帝喾(“高祖夒” , 与帝俊应是同一人)、相土、冥、王亥、王恒、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 。
【爱历史】夏朝有没有文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如今找不到夏朝文字
文章图片
上述商代先公还有一个特别之处 , 即从王亥开始 , 商代先公名字中都有“天干”中的某一个字 , 学者称之为“日名制”——“X+十天干中某个字” 。 所谓“日名制” , 就是十天一轮回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 , 甲日出生名字上就带“甲”字 , 庚日出生名字上就带“庚”字 。 显然 , 夏朝中期之后 , 商族人已经有了非常规范的起名规则 , 并且一直传承到了商末 。
无独有偶 , 夏代16位帝王中 , 也有六个采用“日名制”起名 。 古文字专家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 , 前期的太康、仲康、少康实际就是大庚、中庚、少庚;夏朝后期 , 胤甲、孔甲、履癸(夏桀).......这六位夏朝帝王也是采用“日名制” 。
从夏商帝王起名上可见 , “日名制”可能始于夏人 , 但夏人反复不定 , 后来传到了商部落 , 却在王亥之后被稳定地传承了下去 。 “日名制”的传承如何暂且不论 , 如此规范起名的背后 , 揭示的是当时必然已有文字 。
商代先公生活在五帝与夏朝时期 , 他们有着非常规范的起名规则 , 并且名字都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 无疑说明夏朝时期商代先公已有文字 , 否则如何记载10多代先人的名字与一些事迹?因此 , 夏朝时期的夏族人有没有文字缺乏足够的证据 , 但夏朝时期中国必然已有文字 。
【爱历史】夏朝有没有文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如今找不到夏朝文字
文章图片
尽管无法证实夏族人是不是有文字 , 但从甲骨文来看 , 记载夏族文字的载体可能腐烂了 , 而不是夏族没有文字 。
首先根据文献记载 , 周人说“惟殷先人 , 有册有典” , 说明商代已有书籍 。 然而 , 无论殷墟还是其他商代遗址中 , 都没有挖出商代书册 , 那么商代到底有没有书册呢?
甲骨文中的“册”字(见下图) , 就是两道绳子编出的简册形象 , 这与战国竹简几乎一模一样 。 同时 , 甲骨文中的“书”字 , 是一支笔的形象;甲骨文中的“典”字 , 是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 , 本义是指具有典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甲骨文中的“笔”字 , 是一只手握住一支“书”的形象 , 在石峁遗址、陶寺遗址、甲骨文上都有毛笔写字的痕迹 。
【爱历史】夏朝有没有文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如今找不到夏朝文字
文章图片
商代时期 , 中国文字还没有定型 , 文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因此“册”、“典”、“书”、“笔”等文字形象地反映了商代已有竹简文书 。
其实 , 甲骨文卜辞记录的是祭祀情况 , 并不涉及其他内容 , 而商代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 , 管理着数十个诸侯国 , 还频繁调兵遣将发动战争 , 因此必然有着很多日常政务往来、军情报告、典册性文书等 , 这些东西应该就被写在了竹简上 。
商代已有竹简文书 , 如今却找不到的原因 , 显然不是商代没有 , 而是在于竹简容易腐烂 。 迄今为止 , 考古发现的主要是战国之后的竹简 , 还没有挖出春秋中前期的竹简 。 前些年 , 挖掘汉代海昏侯墓葬时 , 发现里面的竹简就出现了严重腐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