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

【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
文章图片
1948年 , 18岁的梁军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 , 是班上唯一的女学员 。 为了学好驾驶技术 , 她咬牙搬起几十斤重的拖拉机零件 。 “我向党保证 , 坚决完成学习任务 。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 梁军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 。 图为梁军与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 。 资料图片
【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北大荒开发建设初期 , 沼泽河流泛滥成灾 。 为确保七虎林河两岸几万亩低湿开荒地丰产丰收 , 1958年3月 , 上级决定在完达山西麓七虎林河上游兴建中型水库 , 命名为云山水库 。 云山水库总面积1.5万亩 , 设计灌溉面积为5.96万亩 。 如今 , 云山水库不但发挥着防洪、灌溉、渔业等多种作用 , 还成为云山农场重要的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 。 图为云山水库工地的劳动大军 。 资料图片
【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
文章图片
1968年 , 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 , 承担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 1969年 , 新建的兵团六师决定开发三江平原东北部的抚远荒原 。 几十年过去 , 以六师师部和各团团部为基础的农垦小城镇已具规模 , 即今日的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 。 它已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 图为1969年向抚远荒原进军的劳动者 。 资料图片
【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
文章图片
20世纪50年代 , 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梁甲农、冯紫琅来到北大荒 。 两人受父辈影响在青少年时期便立志学农 。 夫妻俩面对北大荒的艰苦生活毫无怨言 。 近半个世纪 , 这对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夫妻 , 向北大荒奉献了30多个小麦、大豆优良品种 , 实现了“兴农报国”的志愿 。 图为“麦豆伉俪”梁甲农(左)、冯紫琅在田间工作 。 资料图片
【历史故事】奋斗者印象
文章图片
徐一戎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 , 创造了在高寒地区水稻生产面积超千万亩、单产超千斤的奇迹 。 他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了3部分:100多天在办公室里研究理论 , 撰写科研著作;100多天在水稻田间做科研和现场指导;100多天到基层去讲课、培训、推广技术 。 有人估算过 , 他在稻田里累计走过8万多里 , 相当于整整绕地球赤道一圈还多 。 他说 , 离开水稻 , 他的生命就会枯萎 。 图为徐一戎在稻田工作 。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北大荒集团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30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