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疫苗 创新药板块性价比凸显,聚鸣基金刘晓龙: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

作者:曹井雪
摘要:战“疫”时代 , 部分机构凭借成功参与医药股收获颇丰 , 例如聚鸣基金的刘晓龙 , 但随着疫情逐渐平稳 , 医药股的投资逻辑也从事件性的投资机会逐渐回归到基本面来 。 后战“疫”时代 , 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三大子板块的中长线配置价值逐渐清晰 。
截至4月23日收盘 , 今年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已经上涨18.98% , 是开年迄今涨幅最高的行业板块 。 身处特殊历史阶段 , 诸多内地机构也阶段性参与了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概念股的短期投资 。 但当潮水退去、疫情渐渐平息后 , 医药股的中长线投资逻辑也向价值回归 。
针对医药板块 , 本周《红周刊》采访人员专访了聚鸣基金董事长刘晓龙 。 他对采访人员表示:“今年初因看好英科医疗的基本面选择买入 , 但目前超过30倍的估值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两年的空间 , 于是及时获利了结 。 ”他进一步表示 , “从中长期看 , 医疗器械、疫苗和一些港股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 这部分上市公司兼具了成长性和低估值的特点 。 ”
红刊财经■疫苗 创新药板块性价比凸显,聚鸣基金刘晓龙: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
文章图片
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标的股即将“退场”
《红周刊》:作为红周刊的老朋友 , 感谢您再次接受我们的专访 。 在今年特殊的大背景下 , 您管理的聚鸣多策略年内的净值增长率已超过了25% , 能分享一下战“疫”时代您的投资思路吗?
刘晓龙:好的 , 疫情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医学多个层面 , 作为投资者 , 我并没有能力准确分析、推演疫情 。 面对不确定的突发事件 , 首先我在股票仓位上做了一定的控制 。 其次 , 对于长时间受损于疫情的品种选择了适度回避 , 比如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 。 彼时 , 市场给了足够的时间把一些相对受损和明确受损的标的去处理掉 , 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持仓组合 , 配置主要集中在医药和建材等相对安全的品种上 。
《红周刊》:在您今年的投资组合中 , 肯定也参与了一些抗疫概念的标的投资吧 , 能否具体分享一个您成功的投资案例呢?
刘晓龙:好的 , 今年我买到了英科医疗 , 在这只股票上赚了超过150% , 当然其中也有幸运的成分 。 记得年初我们买入英科医疗时 , 市场对这家公司并不看好 。 从主营业务上看 , 该公司是生产一次性塑胶手套的 , 很多人认为公司的科技含量低 , 更像一家制造业公司 , 不具备太大的投资价值 , 但是我们对此并不认同 。
从原因上说 , 首先 , 这家公司年初时只有30亿左右的市值 , 实际并不算高 。 其次 , 从财务报表来看 , 从2014年到2019年 , 该公司收入连续增长 , 利润也从6年前的3000万元增长到最新的1.7亿元 , 属于一只标准的成长股 。 再次 , 虽然它所处的子行业集中度比较低 , 但是龙头企业明显有成本端和销售端的竞争优势 , 而这也就是英科医疗所属行业增速不快 , 但是业绩却一直在增长的原因所在 。
此外 ,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 , 从90年代初开始 , 公司董事长就从事一次性手套的国际贸易业务 , 许多大客户常年追随 , 导致公司在销售端的优势十分明显 。
《红周刊》:既然如此看好该股 , 但是您为何又匆匆将其卖掉呢?
刘晓龙:本来我们想要持有该股两到三年的时间 , 因为我们预期它的利润今年是2.5亿 , 明年是3.5亿 。 结果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需求量大增 , 我们也不断上调对它的业绩预期 , 认为今年的利润就有可能达到3.5亿元 。
从二级市场来看 , 当前该股的估值已经超过了30倍 。 我认为如果市场给到的估值更高 , 则2020年就透支了未来两年的涨幅 , 明年它的股价高增长大概率难以为继 。 当前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国内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大概率会下降 , 即便是疫情继续发酵 , 该股票的性价比也并不划算了 , 所以我就选择卖掉该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