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观书@为何还视其为救命稻草?,崇祯明知周延儒非救国大才

向敬之
【以礼观书@为何还视其为救命稻草?,崇祯明知周延儒非救国大才】1
在崇祯帝的五十位内阁辅臣中 , 周延儒算是一个奇葩 。 许多人说他是奸臣 , 明朝覆亡前夕 , 都给事中王都弹劾周延儒狡诈欺君、丧师辱国 , 但崇祯帝却说“延儒佐理多年 , 朕不能尽其谋猷 , 皆朕之过”(《明思宗实录》) 。
周延儒两度拜相 , 狡诈欺君 , 丧师辱国 , 还是属实 , 但他在当时相互倾轧的诸多平庸臣僚中 , 鹤立鸡群 , 算得上一个有能耐的士大夫高官 。 崇祯帝虽然最后把自己的脖子塞进自缢的绳子前 , 还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 , 虽朕薄德匪躬 , 上干天怒 , 然皆诸臣误朕 , 致逆贼直逼京师 。 朕死 , 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 自去冠冕 , 以发覆面 。 任贼分裂朕尸 , 勿伤百姓一人 。 ”(《明史·庄烈帝本纪》)看得出他是有爱民之心的皇帝 , 只是生不逢时 , 资质有限 , 不能力挽狂澜 。 但是 , 他把所有的罪责推卸到周延儒一类“诸臣误朕”上 , 也是有失公心的 。
以礼观书@为何还视其为救命稻草?,崇祯明知周延儒非救国大才
文章图片
余少群在《大明劫》中饰演崇祯皇帝
周延儒们枉法乱政是真 , 而崇祯帝刚愎自用也是真!崇祯帝在不真正了解臣下能耐和性格时 , 只要他们顺承了自己的意思为皇帝说话 , 就会被破格擢用 , 委以重任 。 周延儒们的权力是大 , 但最高权力却始终操控在崇祯帝的手中 。 崇祯帝的喜欢与厌恶 , 可以决定一切 , 哪怕是先天不足的温体仁、薛国观 , 或者是周延儒 。
周延儒有才干和识见 , 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 有文集诗稿传世 。 他从小怀大志的另类 , 四岁时便有做宰相、立牌坊的远大志向 , 且对老家已有一座徐阁老(徐溥)牌坊不屑一顾 , 宁愿绕道走远路 。
徐溥何许人也?景泰五年的榜眼 , 授翰林院编修 , 宪宗时任太常卿兼学士、由礼部侍郎改任吏部 。 孝宗即位后 , 徐溥入阁 , 以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 进礼部尚书 , 升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 后任首辅 , 加少傅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 做到了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 他到了晚年 , 眼睛看不见了 , 写字手哆嗦 , 乞休归里 , 孝宗还很不情愿地同意这位四朝元老荣休 。
2
周延儒也算得上四朝元老 。
万历四十一年 , 二十一岁的周延儒 , 拿了会试第一 , 夺得殿试冠军 , 成为了从学历上高徐溥一等的状元郎 , 进翰林院做修撰 。
年纪轻轻 , 连中二元 , 高中状元 , 这样的佳绩 , 虽未必能在仕途一帆顺风 , 但不能遮掩他作为一个超强学霸的光彩 。 只可惜 , 周延儒在神宗朝七年 , 光宗朝一月 , 一直在翰林院抄抄写写 。 天启帝上台后 , 才迁其为右中允 , 管司经局 , 后以少詹事衔出掌南京翰林院 。
南京为明朝陪都 , 有一套与北京相同的政府机构 , 但比北京的衙门职权小了很多 。 如果不是天启皇帝早逝 , 周延儒或许要在南京还得寂寞很长一段时间 。
以礼观书@为何还视其为救命稻草?,崇祯明知周延儒非救国大才
文章图片
周延儒剧照
熹宗驾崩 , 思宗即位 , 十七岁的朱由检接过一个腐朽空虚、百孔千疮的大明王朝 , 还是信心满满的 。 他在迅速处理了魏忠贤阉党集团的主要人物后 , 让已被打压的东林党残余出来 。 他也想到了被魏忠贤发配至南京闲置的前前前朝状元周延儒 。
继位前 , 朱由检不过是躲在潜邸里侥幸逃命的五皇子、信王爷 , 与周延儒并无交集 。 他一上台就关注了两千里之外的闲置官员周延儒 , 最大的原因为他是学霸 。 这对于年轻的皇帝而言 , 是一种意识中的新鲜 , 另外认为他应该与魏忠贤的阉党并无瓜葛 。 因此 , 这个底细不明、派系不清、能力不知的人 , 成为了新皇新人 。
崇祯帝下旨 , 把周延儒调回北京 , 授以礼部右侍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