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什么没有“报复性消费”?调查显示:大家的消费习惯完全变了!


「人民币」为什么没有“报复性消费”?调查显示:大家的消费习惯完全变了!
文章图片
「人民币」为什么没有“报复性消费”?调查显示:大家的消费习惯完全变了!
文章图片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 , 消费的快速反弹或某些人所说的“报复性购物”已经不可能在第二季度发生 , 因为大部分经济数据都显示更多的人将重点放在了储蓄上 。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一项对全国2.8万人的调查显示 , 超过一半(51%)的中国家庭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有增加储蓄、减少支出的计划 , 有40%的家庭表示将保持过去的消费方式不变 , 而9%的家庭表示将加大消费支出 。
这项调查于2月下旬至3月初开展 , 调查结果在上周发布 。 结果表明 , 即使在冠状病毒的传播已经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 , 很多中国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很大的转变 。 这一结论在中国央行本月初发布的数据里得到了验证 。 央行的数据显示 , 今年第一季度 , 全国家庭存款额增加了6.47万亿元人民币 ,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 , 每天大约有700亿元人民币流入家庭储蓄账户 。
【「人民币」为什么没有“报复性消费”?调查显示:大家的消费习惯完全变了!】
在上个月 , 曾有大量分析认为 , 受疫情影响的家庭消费习惯将在很快恢复 , 消费市场将会重演2003年SARS爆发后强劲的消费回升势头 。 当年 , 全国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率从2003年4月的7.7%降至5月(最严重的时期)的4.3%之后 , 在6月迅速反弹至8% 。
但是 , 今天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家庭已经面临着较大的开支压力 , 约55%低收入家庭的计划储蓄金额要大于实际消费金额 , 约有三分之一低收入家庭的工资收入由于疫情而发生了大幅下降 。
该调查报告称 ,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消费刺激计划 , 报复性购物的场景不会发生 。 尽管一些社交媒体创造了“报复性购物”这一词汇 , 但这只是希望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反弹的幻想 。 十分疲弱的消费者信心已经成为阻碍消费市场强劲复苏的主要原因 。
目前 ,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分发了总额价值数百亿人民币的购物券来促进当地消费 , 但其效果仍待检验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 今年第一季度 ,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了12.5%至5082元人民币 。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6478元 , 比上年下降13.5%;农村居民人均支出3334元 , 比上年下降10.7% 。
本文由边际实验室原创 ,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