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到底在哪里 在明天在哪里( 二 )


单四嫂想 , 神签也求过了 , 愿心也许过了 , 单方也吃过了 , 怎么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见好呢?
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当时旧社会国民思想的愚昧 , 孩子得了病 , 它第一个想法没有去看医生 , 而是先去求了签 , 许了愿 , 而这里的单方会跟神签、愿心一起出现 , 那绝对不是正常的药方 , 应该也是从庙里面求来的 。
单四嫂心里想着 , 如果还不见好 , 那就只能去求何小仙了 , 我们从后文会知道何小仙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医生 。
于是 , 单四嫂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 , 到了明天 , 太阳一出 , 热也会退 , 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
单四嫂就以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开始等待明天 , 当时中国旧社会的国民们又何尝不像单四嫂这样呢?在水深火热的压迫当中 , 在愚昧封建的禁锢当中 , 却一直以自我安慰的方法原地踏步 , 然却又在等待美好的明天 。这样等来的明天又会跟今天有何不同?
愚昧的国民只会用一个“但”字来冲淡现实的不幸 , 然而他们不知道 , “但”能把不幸的现实变成美好的幻想 , 也能把美好的幻想变成不幸的现实 , 如果幻想都变成了不幸 , 那现实将会是更大的不幸!
这时鲁迅先生第一次给单四嫂加上了形容词——粗笨的女人 。
夏天的晚上很短 , 随着老拱呜呜地把歌唱完 , 天也就慢慢亮了 。从天黑到天明 , 也不过就是等了老拱唱一首歌的时间而已 , 但是单四嫂却觉得等得非常漫长 。宝儿的一呼一吸之间仿佛都可以等上一年 。
这里又是一段非常鲜明的对比 , 对于老巩这样的富裕人家来说 , 过一晚上就是唱一首歌的时间而已 。而对单四嫂来说 , 它度过的是痛苦的时光 , 这种时光是异常的漫长 。
然后 , 鲁迅先生用了一个“居然”来告诉单四嫂天亮了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 她等待着天亮 , 仿佛永远等不到一般 。天亮本是理所应当 , 她却不相信天会亮 , 因此出乎了她的意料 。就像旧社会的未来 , 一片暗淡 , 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 。
天亮了 , 宝儿的病还是没有见好 。对于单四嫂来说 , 那就只有去看何小仙一条路了 。这里再次出现了“粗笨的女人” 。
面对自己的孩子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 , 单四嫂做出了决定 , 她拿上了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当 , 带上宝儿向何家奔去了 。
她一共只有十三个银元和一百八十个铜钱 。可是到了何家 , 她挂个号就花去了四个银元 , 占了她这辈子收入的1/3 。
我们这才知道 , 为什么孩子一得病 , 她会先想着去求神拜佛 , 而不是去给他看医生 , 就是因为她付不起这高昂的看诊费 。她更愿意寄托于神灵的显现 , 给她的孩子以保佑 。这也不正反映了当时中国旧社会底层老百姓看病的状态吗?
在看病的过程中 , 何小仙不紧不慢、视若无物的语言 , 与单四嫂忧心忡忡的语言再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这里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原文:
“先生 , ——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
【明天到底在哪里 在明天在哪里】“他喘不过气来 , 鼻翅子都扇着呢 。”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 , 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 。
单四嫂花了她这辈子1/3的钱 , 却只换来了何小仙三句似是而非的回答 。何小仙不仅没有给单四嫂保证他的孩子能否救活 , 也没有给他解释清楚 , 孩子生病的原因 。他丝毫没有医生行医救人的爱心 , 反而更像是一个麻木的行尸走肉 。
这正是因为阶级的极度不平等造成的!
单四嫂代表的底层阶级 , 没有获取知识的机会 , 也没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她面对孩子生病这种超出自己所能的事情的时候 , 她只能听天由命 , 完全接受上一阶层的说法 。告诉她的一切 , 只能全盘的接受 , 没有反驳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