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的由来 富士山什么意思

富士山(世界上更大的活火山之一)在哪里
说起日本,人们一定会想到白雪皑皑的富士山 。日本更高峰横跨本州岛中南部的静冈县和山梨县,以近乎完美的圆润山形赢得了“圣山”和“富士山”的美誉 。此外,富士山是世界上更大的活火山之一 。
这样一座山,风景优美,危机四伏,成为世界闻名的日本象征 。原因耐人寻味 。

一百年前在富士山脚下
富士山的双重气质

“富士山”有“火神”之意,形容富士山正适合利益 。海拔3775.63米,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自公元781年有记录以来,总共爆发了18次 。最近一次爆发是在1707年 。在那次火山活动中,有7亿吨火山灰落入距富士山80公里的东京,街道上积灰厚达10厘米 。三百多年来,富士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
如果富士山再次喷发,专家预测岩浆将在2小时内到达一个75万人口的居民区,热气将喷向10公里外,山脚下的火山灰厚度将达到50多厘米 。同时,火山灰的落下会阻碍东京的交通和通讯,导致日本国家安全和经济的瘫痪 。
即便如此,富士山在日本人眼中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富士山的四季,春赏樱花,夏避暑,秋赏枫,冬观雪,心情非凡,沁人心脾 。特别是潮湿的气流被富士山阻挡,水在顺风处凝结,形成独特的“帽状云”,令人叹为观止 。对富士山的敬畏和欣赏,促成了日本民族无法割舍的“富士情怀” 。

上图_日本天皇的国旗上,有十六瓣八折菊花图案 。
日本国民《菊与刀》

日本人冷静对待富士山的严重恐吓,这与他们的气质密切相关 。1946年,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出版了《菊花与刀》,这是一本关于日本人气质的研究 。作者认为“菊花”象征着日本人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个人价值的实现依附于集体利益 。正如日本思想家加藤周一所说,“在日本,超越集体的价值永远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
“刀”就是集体主义流行下的荣誉感 。在集体主义的推动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革命,甚至发动侵略来维持其长久以来的声誉感 。战斗失败,日本人民崇高的名誉感受到挫折,变得内敛、胆怯、自卑,转而向胜利者低头 。富士山说明了这种冲突的市民性,受到日本民族的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

上图_山城的日本武士画
宗教信仰的持续

对富士山的敬畏,催生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浅神” 。在9世纪,平安时期的开始,富士山运动是最频繁的 。为了平息火山,人们在全国各地设置了1300多个浅社,祭祀品代表了富士山的“大浅社” 。佛教传入日本后,何茂为君焦姣服务,将当地神道教与佛教相结合,出现了一条请修行者到山中修行的“修行之路” 。平安时代末期,火山运动趋于稳定,爬上富士山固定目标的人越来越多 。
在这些人当中,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长谷川觉川选择了在富士山脚下的山洞中修行,并创办了“富士讲经社” 。他的想法是:“要停止百年战乱,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武力解决不了,就需要诸神和人力的共同努力,从苦练开始,而不是全体人民 。”所以富士山的信仰广为人知 。

以上_富士山,山中,山中
公元1620年,江户地区(今东京)瘟疫肆虐,富士讲堂积极救治病人,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富士讲经社第六代弟子世行神路完善了讲经社的教义,提出:“要想获救,必须皈依原宪洪都博客菩萨(富士山神)” 。而且人只要勤于家业,地位和事业都会上升,来世也会转向美好的人生体验 。这种学说在地位森严的江户时代给了大众很大的志向 。
随着吃、行、住的推广,富士山讲学社做大做强,爬富士山的人也越来越红火 。“红豆博客富士山”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模仿富士山,为那些不能爬离富士山很远的人提供实践信仰的机会 。类似于中国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日本民间现在流传着一个人一生要登一次富士山的民俗 。以富士山崇拜为内容的宗教运动,为日本的国家信仰提供了强大的能量核心 。

以上_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集 。
绘画传承的文化魅力

自古以来,富士山就有“艺术之山”的美誉 。日本最早的诗集《叶晚集》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诗经》 。它包含了从4世纪到8世纪中叶的4500多首长短歌 。《山歌短歌无数》中有一句话:“广东已出天地,此山高峰巍然 。和君国富士山雄伟,崇岳屹立遮天 。”富士山的壮丽跃然纸上 。
排句是日本古典短诗,基本上是从中国汉诗发展而来的 。“日本圣人”松尾芭蕉对富士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多次用俳句唱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富士山 。他曾写过一首“富士雪融,一梦黄梁”的俳句,借用中国一梦黄梁的典故,感受终年积雪的富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