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交过剩了吗( 二 )


文章插图


2017年,朋友圈支持“关闭入口”,如果使用了这个功能,你的发现页不再有朋友圈入口,朋友看到的将会是“该朋友尚未开启朋友圈”,纯属“眼不见心不烦” 。

微信社交过剩了吗

文章插图


紧接着,微信在升级中优化了这个功能,加入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全部、最近半年、最近三天 。“该朋友尚未开启朋友圈”的提示彻底消失,不管你是不是关闭朋友圈入口,朋友都能按照你选择的范围看到你的朋友圈 。
两年后,微信于2019年又给这个范围加了“最近一个月”的选项,这四种朋友圈展示范围一直沿用至今 。
微信社交过剩了吗

文章插图


同一年,张小龙在年度微信公开课上表示,有超过1亿人使用了“仅三天可见”的功能 。到了2020年初,张小龙再次表示,这个数字已经到了2亿 。而每天发布朋友圈的人数是1.2亿,进入朋友圈的人数是7.8亿 。
微信社交过剩了吗

文章插图


换言之,用户还是爱朋友圈,但与此同时还想有所保留 。就在9月底,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发布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在近3000名大学生中,超过三成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设置朋友圈全部可见的也只有三成),超过六成发朋友圈会使用分组屏蔽,超八成担心朋友圈会泄露隐私 。
从最初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兴奋,到微信几乎将我们的整个交际网络涵盖后,分享时的瞻前顾后,人们使用朋友圈的包袱越来越重,想要社交,却也担心被动社交和社交过剩 。


C
有的网友在哀嚎中也表现了一丝理解:打语音的八成是熟人,让对方看看自己朋友圈也蛮好的,毕竟有时候也会错过对方的动态,再者在等待接通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无聊了 。
既要鼓励用户社交,也需要兼顾用户的选择自由度 。微信在鼓励社交与抑制社交之间,平衡点难找 。
不管是2020年上线的“拍一拍”,还是2021年火了一把的“炸屎”,以及“状态”功能,都是微信鼓励社交的动作 。当然,前两者像花边,最后一个默默无闻,但它们都不曾引起哀嚎一片——就像同样鼓励社交的新功能“打语音自动展示朋友圈”这样 。
微信社交过剩了吗

文章插图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回鼓励社交的一个功能,直接让用户抑制社交的那部分需求伤了筋、动了骨 。
此前,微信的一些帮助用户抑制社交的功能,也颇受好评(至少没翻车) 。比如群消息免打扰、消息置顶、强提醒、消息折叠,一是让用户不去看不想看、不必看到的,二是可以给社交划分优先级,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梳理出舒服的层级 。
打语音电话时的场景千差万别,这个界面,要说像,也更像是用户的头像与签名 。而朋友圈则是用户在特定时间发布的特定内容,二者的混搭显得不伦不类 。
大胆举例,你可以不分组地发布一个沙雕表情包,但是如果你将沙雕表情包设置成头像,十有八九会收到长辈的抗议 。对于什么是大家都能看的,什么是有人点进来特意看时乐意给看的,什么是无论如何都不想让某人看的,用户心里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况且,朋友圈多年的分组打标签、可见范围设置,也早就帮助用户养成了“管理”朋友圈的习惯 。
如果微信不把展示什么、要给谁展示的权限还给用户,关闭朋友圈也许就成为用户避免社死的防守动作了 。这样一来,鼓励社交的功能反而起了抑制社交的作用,就不太妙了 。


参考资料
1、青小小:《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
2、齐鲁网:《微信朋友圈仅一个月可见来了!网友:部分联系人可见了解下?》
3、红星新闻:《张小龙:2亿人设置朋友圈3天可见》
4、爱范儿:《不一样的微信发展简史》
5、联e会:《最早的朋友圈你还记得吗?微信的十年成长历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