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成都历史上的华阳和古籍《华阳国志》有什么关系?( 二 )


后来《文史杂志》2019年1月发表傅德岷《常璩故里考辩》分析 , 在怀远之南 , 文井江畔 , “文井江上有常堤三十里” , 常堤在怀远与元通之间 。 汉晋时期为了护岸江堤 , 保护乡镇和农田 , 同时防氐羌侵扰 。 三国蜀汉时 , 怀远一带设有军屯 。 诸葛亮主持大局时 , 最早因马超“甚得羌胡之心” , 在都江堰、崇州等西部各关隘防备边民 。 马超病故后 , 马岱就一度领兵驻横原(今怀远) 。 《四川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和《成都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均确认常氏堤在文井江流至元通的可能性为大 。 怀远与青城山之外的羌地紧邻 , 又有常堤三十里 , 与常璩的记述非常契合 。 关于文井江上有“天马祠” , 《华阳国志·蜀志》载:“有天马河 , 马日千里 。 后死于蜀 , 葬江源小亭 , 今天马冢是也 。 县有天马祠 。 ”
此外其他古籍如《太平寰宇记》引李膺《益州记》:“马元祠 , 宁州有马元河 , 河边牧马产骏驹 , 一日千里 , 至此毙之 。 岸南人为立祠 。 ”(李膺是南朝齐梁时期人 , 《益州记》是魏晋南北朝除《华阳国志》外最有影响力的关于巴蜀地区的地理志书 , 但该书大部分已经散佚 , 部分内容见于其他古籍的引用 。 这里提到的宁州应是南北朝时期的云南地区 , 自古产马 。 从滇南到成都一带原本“一日千里” , 但天马死于蜀地被收葬和修祠纪念)《水经注》称“小亭山有天马冢是也 。 ”
【历史故事】成都历史上的华阳和古籍《华阳国志》有什么关系?
文章图片
常璩投靠范长生 , 所以后来在成汉做史官
以上材料显示有两个要点:一是“岸南人为立祠” 。 文井江自山出往东流 , 至元通稍折向南流 , 只有元通以上有南岸 , 今怀远镇南常家坎的位置与“岸南人为立祠”相合;二是天马冢在“小亭山上” , 怀远常家坎居太平山与无根山之间 , 两山夹峙 , 三面环山 , 由一沟出入 , 与天马之葬地吻合 。 而且怀远镇址虽然自古以来搬迁多次 , 秦汉及晋时在无根山麓之横原 , 常家坎的确在横原之东偏北 。 与常璩所说“东方”即小亭(横原)之东方 。 所以 , 常璩的真正故里应该是今崇州著名的怀远镇 。
由于李特、李流等氐羌部族和大量北方流民在西晋年间入蜀 , 常氏家族不少人都离开故里 。 常璩当时年少 , 选择和一些同乡百姓投奔毗邻故里不远的青城山著名道士范长生 。
【历史故事】成都历史上的华阳和古籍《华阳国志》有什么关系?】后来 , 范长生帮助李特的儿子李雄建立了成汉 , 范长生成为李雄敬重的师长兼宰辅谋臣 , 常璩也一并参与其中 , 起初任史官 , 据说写过一本《蜀汉书》 , 所以他实际属于当时十六国中的成汉人 。 李雄的弟弟李寿在位时 , 与东晋交恶 , 反而与北方后赵交好 , 常璩的《蜀汉书》被献给后赵皇帝石虎 , 受到北方文人传抄和称赞 。 李寿的儿子李势继位以后 , 成汉到了末年 , 局势混乱 , 常璩虽然提升为散骑常侍 , 但据说他很受隐士龚壮影响 , 向往东晋的礼仪文化 。 龚壮家人曾被李特所杀 , 对李氏家族非常痛恨 。 李寿登位以后 , 想以太师这种高位拉拢被拒 , 一直隐居巴西郡 , 坚决不入成都 。 但是 , 对成汉的各种策略 , 龚壮都极为留心 , 遇到不平还是会上书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