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 功能全新上线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提起词,我们想到的是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柳永的“针线闲拈伴伊坐”、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提起词学,我们想到的是王国维、顾随、叶嘉莹等词学大家。今天要推荐的给大家的,是与唐圭璋、夏承焘先生齐名的、二十世纪久负盛名的词学大家之一——龙榆生。
【“闻鸡起舞心犹壮,待漏传衣意未迟” 纪念龙榆生先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词学十讲》,又名《倚声学》,乃吾师龙榆生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授课时的一本教材。《词学十讲》,乃是研究班的主课,讲义全都是新写的。平均每周一讲,始于1962年2月,止于本年7月暑假之前。当时我任词学课代表,常于开课前几日至先生寓邸南昌路香山公寓取回讲义交付学校刻钢板油印。先生居室尚属宽敞,清静雅洁,书香气十足。书橱上放满词学书刊,而《彊村丛书》尤为醒目。先生是晚清四大词家之一朱孝臧的门人。《彊村丛书》之后半部及《彊村语业》,皆经先生之手刊出,嘉惠词林,固不待言。彊村弥留之际,曾将生平校词的朱墨二砚,授予先生,病榻传薪,成为当时词坛一段佳话。
夏敬观、徐悲鸿、汤定之皆绘有《授砚图》志其事。我去府上取稿时,先生曾以其中一幅给我观赏,画之右侧为一茅屋,桌上置有双砚,屋后为奇石远山,屋前疏柳一株斜倚湖畔。先生正拾级而上,彊村出门相迎。画中意境深远,不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由衷的敬意。先生出示此画,盖意有所属,我暗下决心:不负先生厚望,学好这门功课,立志成为词学接班人。
文章插图
△《授砚图》悲鸿为榆生作,甲戌(1934年)岁阑
在《词学十讲》中列有以下篇目:
第一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第二讲,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第三讲,选调和选韵;
第四讲,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第五讲,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第六讲,论对偶;
第七讲,论结构;
第八讲,论四声阴阳;
第九讲,论比兴;
第十讲,论欣赏和创作。
全书自成体系,既讲了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细致地解剖了词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的内部结构。先生从前在《词学季刊》上陆续发表了不少词学论文,有的已融入这本讲稿;有的已结集出版,如《词曲概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也有当年未及写成论文的词学理论,则通过这份讲稿发表出来。不妨说,《词学十讲》是榆生师毕生治词心血的结晶。他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心得与填词经验,融会贯通,冶于一炉,从而构成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专著。比之以前所作,在理论上更加概括、更加深刻、更加系统。
文章插图
△周作人 《廿一日手书札》
与众不同的是,此书讲词学,特别注重词的音乐性。
音乐性是词的生命。大凡诗歌,皆应有音乐性,而以燕乐为基调的词,音乐性却特别强。虽然乐谱早佚,但从抑扬顿挫的旋律中,犹能令人感到词的特殊情味和意境。因此,龙先生在本书第一讲中便指出,词“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明乎此,我们便可知词为何“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又可知为什么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之所能言”(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要之,懂得词之音乐性,便等于掌握研究词的一把钥匙,用它打开词学的大门,然后可以登堂入室,揭开词之种种奥秘。
文章插图
由于音乐性为词之主要特征,所以本书除第一、二讲讲解词之形式与演进而外,从第三讲至第八讲—总共六讲,都围绕词之音乐性展开论述,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学理论体系。第八讲,则是通过对这种最富于音乐性的文学形式的美学鉴赏,引导人们如何去欣赏去创作。其中讲得最为深刻的有四点:
一是词中句度长短与表情的关系。龙先生指出:“每一歌词句式的安排,在音节上总不出和谐与拗怒两种。”一般地说,句度长声情较舒缓婉转,句度短则声容急促拗峭。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