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先说」中国“神秘”的科技公司:连续两年排亚洲第一,靠卖零件赚百亿


「柳先说」中国“神秘”的科技公司:连续两年排亚洲第一,靠卖零件赚百亿
本文插图
【「柳先说」中国“神秘”的科技公司:连续两年排亚洲第一,靠卖零件赚百亿】
智能手机制造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 小小的产品集成了许多先进科技 。 即使强悍如苹果、华为、三星等巨头 , 都没办法提供一台智能手机全部零件 。 事实上 , 在这些手机大厂背后 , 还站着许多实力强悍的供应商 。 近两年 , 智能手机行业开始放缓 , 但对更多镜头的需求并未止步 , 与过去相比 , 同样数量的智能手机需要更多的摄像头 。 大立光电无疑是该领域的最大赢家 。
卖手机零件 , 比卖iPhone还要赚钱?大立光电曾连续两年排在“Asia300实力企业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 前几年销售额净利润率一度高达约49% , 甚至超过苹果公司 , 这在制造业中实属罕见 。
资料显示:大立光电(LARGAN)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时间 , 总部位于台中 , 是一家专业精密光学镜片、镜头制造厂商 。 业务涵盖手机、数码相机、传真机等镜头 , 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 占据全球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
上世纪70年代 , 那个时候 , 德国的徕卡、蔡司以及日本的佳能、尼康 , 把持着全球光学产业高端领域 , 凭借技术上的优势 , 每年赚取了高额利润 。 与此同时 , 这些光学巨头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 , 纷纷在台建设工厂 。
「柳先说」中国“神秘”的科技公司:连续两年排亚洲第一,靠卖零件赚百亿
本文插图
在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 , 林耀英(大立光电创始人)进入博士光学工作 , 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一路做到厂长一职 。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当时取得的成就 , 或者说并不甘心寄人篱下 , 所以辞职出来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大根精密 , 正式走上创业之旅 。
遗憾的是 , 尽管经过一番努力摸索出玻璃镜片的生产工艺 , 但由于没有知名度 , 再加上大厂的围堵 , 工厂过得很难 , 只能靠着小订单勉强残喘 。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 , 林耀英发现塑胶镜头开始慢慢流行开来 , 他敏锐地意识到尽管塑胶镜头利润低 , 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 而且这也是弯道赶超日德光学巨头的机会 。
基于这样的想法 , 林耀英决心转型塑胶镜头领域 , 当时公司内高层都表示反对 。 无奈之下只能另起炉灶 , 大立光电应运而生 。 企业成立后十几年内 , 一直在埋头研发 ,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被外界看好 。
大概在13年前 , 苹果第一代iPhone的面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变革 。 大立光电凭借十几年的技术积累成为当时苹果的唯一镜头供应商 。 借助苹果手机在全球的热卖 , 公司知名度急速拉升 。 在这之后 , 它拿下了海量的订单 , 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
依靠在塑胶镜头领域的优势 , 大立光电的市场份额很快就超过了日德光学厂商 ,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镜头供应商 。 如今 , 公司与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大厂都有合作 。 值得注意的是 , 当年大立光电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苹果、三星等厂商的忌惮 , 曾试图扶持新的供应商制衡它 , 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 究其原因 , 在于公司在手机镜头领域树立起了专业壁垒 , 对研发投入不手软 , 形成了产业护城河 。
「柳先说」中国“神秘”的科技公司:连续两年排亚洲第一,靠卖零件赚百亿
本文插图
为了保护自身的技术 , 大立光电的工厂非常神秘 , 很少让媒体和外人进去 。 也因此 , 外界称为神秘的企业 。 而作为创始人87岁的林耀英身价水涨船高 , 达到28亿美元(约合197亿元人民币) 。
这几年 , 虽然说智能手机销量有下滑的趋势 , 但受多摄驱动 , 手机摄像头也成为智能手机中最为受益的核心器件之一 。 根据大立光电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 , 公司去年营收首次突破600亿元 , 同比增长21.6% , 创历史新高 。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大立光电的成功在掌握了核心技术 , 这也是作为一家成功的科技企业必须要有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