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的皮卡丘@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警察与非洲宪兵为了争夺非洲有过哪些交锋

【呆萌的皮卡丘@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警察与非洲宪兵为了争夺非洲有过哪些交锋】1991年苏联解体后 , 美国一超独大 , 为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 , 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 , 在世界各地横行霸道 , 肆无忌惮干涉它国内政 , 号称“世界警察” 。 当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非洲自然也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重要地区 , 因而加大了其对非洲事务的干涉力度 。 这就不可避免的惹怒了曾是非洲众多国家的殖民宗主国 , 在非洲经营多年 , 有着无与伦比影响力 , 号称“非洲宪兵”的法国 。 对于美国在非洲挖自己墙角的举动 , 法国当然不甘示弱 , 与美国在非洲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
呆萌的皮卡丘@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警察与非洲宪兵为了争夺非洲有过哪些交锋
文章图片
冷战后 , 前苏联在埃塞俄比亚、安哥拉、贝宁的影响消失后 , 美国很快插手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的内部事务;法国当然不甘落后 , 迅速恢复与贝宁的传统关系 , 向贝宁提供180万法郎的资助 , 解决其“民主化”过程中的财政困难 。 1990年拉博勒会议后 , 法国逼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举行多党制和进行选举 。 结果喀麦隆反对派搞的过了头 , 致使局势动荡比亚地位不稳 。 法国很快发现喀麦隆反对派核心人物受美国影响很深 , 并且其反法情绪强烈 , 于是法国立即改弦易辙 , 转而支持比亚 , 紧急提供了18亿法郎的援助 , 使他在1992年重新登上总统宝座 。 美国虽全力支持反对派 , 但终因缺乏根基和出资有限败下阵来 。
呆萌的皮卡丘@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警察与非洲宪兵为了争夺非洲有过哪些交锋
文章图片
1993年8月多哥举行总统选举 , 法、美两国都派人参加了监督选举的国际观察团 , 又展开了各种明争暗斗 。 法国是在搞乱了多哥的埃亚德马总统政权后又转而支持他 , 欲稳定多哥局势 。 美国外交官则公开为多哥反对派奔走打气 。 当竞选活动激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后 , 反对派候选人纷纷退出竞选 , 宣布抵制选举 。 以美国前总统卡特为首的美国观察员们拂袖而去 , 美国驻多哥大使柯尔比怒不可遏地指责选举舞弊 。 但法国却拉拢其他黑非洲国家观察员宣称选举是“公平合理的” 。 使埃亚德马在只有36%的选民参加投票的情况下以90%的赞同票获胜 。
呆萌的皮卡丘@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警察与非洲宪兵为了争夺非洲有过哪些交锋
文章图片
在赤道几内亚 , 美国强迫奥比昂政府推行多党制;法国却加强与奥比昂政府的关系 , 1994年还免除了赤道几内亚的全部债务 。 对阿尔及利亚出现的政治危机 , 美国设法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反对派在阿尔及利亚得势;法国则希望阿政府同伊斯兰拯救阵线的一些领导人对话 。 在利比里亚问题上 , 美、法各支持一派 , 态度不一 。 另外 , 法国把首次召开的欧洲与地中海国家首脑会议 , 看作是它增强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影响力的一次重要机会 , 坚决拒绝美国挤进来 。 在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实行“多党民主制”问题上 , 美国对蒙博托总统既“压”又“保” , 要求蒙博托与反对派共处;法国则倾向推翻蒙博托 , 不过态度较谨慎 。 后来法国因为利益关系又重新支持蒙博托 , 美国则开始支持卡比拉 , 双方支持各自的代理人在扎伊尔斗的不可开交 。
呆萌的皮卡丘@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警察与非洲宪兵为了争夺非洲有过哪些交锋
文章图片
1996年10月在扎伊尔内战中 , 美国积极支持卡比拉与法国支持的蒙博托作战 , 并在卡比拉掌权后立即与其达成多项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 , 从法国手中夺走了这块统治已30年之久的“领地” 。 亲美的卡比拉上台可以说是法国在中部非洲蒙受的重大挫折 , 丧失了其在中部非洲的重要基地 。 美国则趁势推进了其势力范围 , 建立起从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到坦桑尼亚、赞比亚、安哥拉及南非的一个巨大的亲美弧形地带 。 美、法两国在非洲除了政治上激烈较量外 , 在对非洲的经济争夺上两国也是互不相让 。 经济争夺战中最精彩的一幕算是在科特迪瓦的“可可战”和在刚果(布)的石油战 。 1993年初 , 美国的可可业大王嘉吉公司企图收购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国科特迪瓦的第二大可可公司JAG公司 , 该公司已经负债累累、濒于破产 。 法国政府闻讯后立即纠集了一些法国公司与之争夺 , 并使出杀手锏——利用强大的政治关系网 , 在最后的时刻挫败了美国人的攻势 。 “可可战”尚未停息 , “石油战”又打响了 。 为了与法国争夺非洲石油 , 美国克林顿政府特别任命前负责能源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姆齐为驻刚果(布)大使 。 拉姆齐到任后的第一个杰作就是在1993年4月26日促成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同刚果(布)政府 , 签定了一项刚果(布)从1996年起向美国提供7500万吨原油 , 总额为1.5亿美元的预售合同 , 从而打破了法国埃勒夫石油公司对几内亚湾石油的控制 。 美国是在埃勒夫石油公司对是否向刚果(布)总统利苏巴提供用于选举的中间贷款犹豫不决时 , 乘虚而入 , 赢得这一回合的 。 为此法国政府大为光火 , 以“玩忽职守”为由撤换了国有埃勒夫公司的董事长 。 在非洲争夺上 , 法、美两国还进行“口水战” 。 1996年10月 , 围绕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非 , 法国讥讽此行是为美国克林顿“捞取美国黑人的选票” , 美国“并不真心关注非洲发展” 。 美国则反击说:“法国把它过去的殖民地 , 看成是它自己的领地” , “法国应该允许这些非洲国家有更多的独立性”等等 。 参考资料《非洲“民主化”与法美争夺》、《美、法的非洲政策及他们在非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