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州大方:重山村“变形记”

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编者按: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大方等24个县(区、市)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大方从此撕掉贫困县的标签。一年来,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大方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巩固脱贫成果进行有效探索,重点在菜、畜、果、药、菌五大重点产业上“谋篇布局”,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战决胜之年,大方县人民群众更是收获满满,在国家蒸蒸日上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一幅幅幸福生活图景。
“兄弟,今年有何新的打算?”
“割漆,每斤150元,预计能割1000斤左右。”
“这样算起来,收入还不错!”
天空飘着细雨,地上湿漉漉的。贵州大方县星宿乡重山村,黄顺林刚刚从茶园回来,换下沾满泥土的雨鞋,来到熊清贵家,同他聊起了今年的计划。
黄顺林是贵州大方县星宿乡重山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到重山村工作,对这里的情况十分了解,“以前只能在山里刨,种植玉米等传统产业;现在转变思路“刨”,有了茶叶、天麻基地,山村变了样。”
“为什么?”黄顺林笑言,人勤快,找准了路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贵州』贵州大方:重山村“变形记”
文章图片
茶农正在茶叶基地采摘白茶。涂敏 摄
群众富不富 关键看支部
重山村属于深度贫困村,2014年全村946人有41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里山多土薄,环境恶劣,选择外出的村民较多。“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从县城到村里需要三四个小时,道路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跟不上,没有什么产业,也没集体收入。”黄顺林记忆犹新。
“怎么办?”村干部们暗自思忖,重山村是地如其名,一座山接一座山,环境脏乱差,不改变不行!“改,首先要以衣食住行为基础,最关键的是转变发展意识。”重山村抓住“症结”,誓要拔掉“穷根”。
摸底评估、修房修路、听取意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开始,通过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促进公共环境卫生、农户房前屋后、群众自身形象换“新颜”,人居环境整治激发了村民谋变的积极性。
如今的重山村,硬化路连接城乡,串户路修到家门口,村里还建起了广场和篮球场,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连接各村民小组的通组路和入户的小道,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的房前屋后,也打扫得清爽利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黄顺林说,全县上下“一盘棋”,村支两委形成核心力量,带动党员、村民,形成最大合力,要让村民有事干,大家的热情才会高。党员们带头坐下来热烈讨论,研究该怎么做,怎么改;村民们参与建言献策,倡导缺什么,补什么。
 『贵州』贵州大方:重山村“变形记”
文章图片
大方县因地制宜打造的茶叶种植基地。涂敏 摄
在多方努力下,广州市天河区给予重山村384万元的帮扶资金,助力当地发展。2019年,重山村党支部带头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示范点,采取“党支部 企业 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高山生态有机茶、天麻和蔬菜,村民们纷纷加入到合作社,贫困户已基本脱贫。
重山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入组到户,了解家庭情况、宣传文明新风、引导村民改变生活陋习,积极借助省市县政策的支持,多措并举增强村集体经济,群众增收致富,更加有了保障。
致富有产业 增收有门路
“村里有产业,我们思路也得跟着转。”熊清贵一家有6口人,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3个孩子在外读书,“缺资金”成为他家难迈的“坎”。多年来,务工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
村里办合作,熊清贵看到了契机,不仅种植了11.11亩天麻,而且有蔬菜大棚、两头牛和两头猪的补助帮扶,再凭借自己的割漆手艺,他家一年的收入有38000多元。“不用外出就有事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挺好的。”熊清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