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开国少将热泪盈眶:娘,儿子在这

那是1954年夏季的一天 , 南京在烈日的烘烤下烫得像块刚刚烤熟的芋头 , 火车站里男女老少杂乱得很 , 一个个都热得汗流浃背 。 不少人都在阴凉处待着 , 一边聊天一边等人 。 人群中 , 有一个中年男子显得尤为不同 , 他就是本文主人公——开国少将周世忠 。
【爱历史】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开国少将热泪盈眶:娘,儿子在这
文章图片
图|周世忠
只见他站姿笔直 , 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 , 时不时掏出手帕擦汗 , 神情十分焦灼 , 一双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火车来的方向 。 他身边的同伴不时低声跟他说:“您别急 , 列车还有一会儿 , 要不到一旁歇歇 , 我来替您看着…… 。 ”但周世忠不为所动 , 仍旧站在月台上焦急地张望着 。
当那辆从湖北武汉驶来的列车缓缓驶进南京火车站时 , 周世忠好似松了一口气 。 待列车停稳后 , 乘客们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蜂拥而下 。 周世忠的目标只有一个 , 那就是多年未见的母亲李少青 。
当乘客陆陆续续下车 , 那个日思夜想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周世忠面前 , 一个满头银发 , 干干瘦瘦的农村老太太 , 在一位年轻女子的搀扶下颤颤悠悠下车 。 那名女子正是周世忠的妻子 , 几日前周世忠嘱托她 , 去湖北把婆婆接来南京 。 见到母亲的那一刻 , 周世忠欣喜若狂 , 热泪盈眶 , 透过层层人群大喊一声:“娘 , 儿子在这!”
李少青听见这声音 , 连忙转过头来 。 虽然年纪大了 , 眼神也不好 , 但她瞪大眼睛 , 努力寻找儿子的身影 。 周世忠也一路快跑过来与母亲相聚 。 见到儿子的那刻 , 李少青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 周世忠也泪如雨下 。 到此刻为止 , 母子俩已有24年没见了 , 试问人能有几个24年?
长相已有不小的变化 , 但母子间的亲情却始终未变 。 李少青用布满老茧的手细细抚摸着儿子 , 终于再也控制不住 , “哇”的一下哭出声 , 周世忠急忙抱住母亲 , 轻轻拍打她的背 , 泉涌般的泪水打湿了两人的衣襟 。 这一幕让火车站的乘客纷纷驻足 , 甚至有些眼泪浅的行人跟着一起哭 , “母子相认”的一幕实在是太感人了 。
【爱历史】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开国少将热泪盈眶:娘,儿子在这
文章图片
为什么母子俩会经历24年的分离?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同探索:
1918年 , 周世忠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二程区周家院子 , 祖上几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 靠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 , 周世忠的父亲周茂银也不例外 。 在那个年代很难讨到媳妇 , 这件事让周茂银的母亲很着急 。
在周茂银还很小时 , 她便提了几斤粮食 , 从黄安二程镇罗李家村换回来一个小姑娘 , 当做童养媳 , 小姑娘就是李少青 。 两人长大后结为夫妻 , 婚后李少青为周茂银生下了两个大胖小子 , 其中一个就是周世忠 。
老周家本就贫困 , 这些年全家人都住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屋子里 , 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 一到晚上 , 大家只能挤在几块破床板上睡觉 , 被子都是用破布做的 。 有了孩子后 , 家里的负担变得更沉重了 , 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两个孩子饿得面黄肌瘦 。
周茂银整日辛勤劳作 , 但根本改变不了生活的贫苦 , 沉重的家庭重担一直压得周茂银喘不过气来 。 夫妻俩意识到 , 一直待在村子里是养不活两个孩子的 。 两人计划外出打工 , 最好是找一个繁华的地方 , 这样工作机会多 , 工资也高 。
经过一番商议 , 两人选定了汉口 。 当时在汉口有一个很大的烟厂 , 村子里不少年轻人都在那上班 , 一年下来赚的钱比在家种田要多 , 最重要的是烟厂还包吃包住 。 考虑到家中有老人要照顾 , 周茂银决定让妻子留在家中 , 自己则带两个孩子去汉口打拼 , 这样两边都不耽误 。
【爱历史】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开国少将热泪盈眶:娘,儿子在这
文章图片
李少青表示赞同 , 她是一名传统的农家妇女 , 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 贸然前去恐怕会成为负担 , 不如待在家里照顾家庭 , 也正好免去丈夫的后顾之忧 。 作为农家妇女 , 李少青是很合格的 , 她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勤劳女子 , 为了这个家 , 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 。
既然村里没有出路 , 李少青就到县城找活干 。 很快 , 她就在城里谋到了一份差事 。 说来也简单 , 就是从县里的厂家批发些油条、炸果子之类的小吃去村里卖 , 从中赚差价 。 当时 , 乡下人哪见过这些东西 , 肯定稀罕得紧 , 说不定到时候赚得还不少 。
正当李少青喜滋滋谋划这些时 , 周世忠却突然被送了回来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