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

三天前,小布写过一篇介绍东吴“江表十二虎臣”董袭的文章,其中提到过董袭的表字“元世”,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的原因,而被改为“元代”。很多读者在评论区,质疑小布是在“胡说八道,满嘴放炮”。实际上“避讳”这种维护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制度,在古代执行起来,要严苛许多,别说前朝的历史人物,连宗教信仰中神明菩萨都不能放过。
避讳起于东周春秋,成型于秦汉,在唐宋时代逐渐发展,而清代盛行的“文字狱”更是将“避讳”推向极致!在封建时代,为了表示对君王圣贤或是尊亲的尊重,人们在平时说话时会避免直呼姓名,或者在书写行文时避免写其名字,往往会用其他字代替。
当然,也有个例,比如南宋开国皇帝,偏安一隅,谋害岳飞的宋高宗赵构,虽然治国安邦没什么本事,但是讲究很多。南宋一朝,需要避讳的皇帝字,多达325个,其中为了避赵构的“构”,连同音字“够”等五十多字都不准使用。
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
文章插图
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赵构
在某些时代的特定地区,避讳不仅要避帝王、圣贤、长辈,连地方长官本人或是其父祖的名讳都要注意。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有位州官名叫田登,此人蛮横无理,不允许部下和本州百姓在交谈书写中,提到“登”字,连同音字都不行,轻则挨板子,重则下狱充军。
一年元宵佳节即将到来,按照民俗惯例,州城要放焰火点花灯三天,以示庆祝,而州府也要在衙门口贴出告示,告诉百姓届时前来。但负责写告示的书吏左右为难,为了避免责难,便在告示上写下“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客人看完告示不解其意,当地百姓对专横的田登表示不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条成语因此而来。
东汉初年,避讳之事被提上日程。西汉时,“秀才”和“孝廉”都是举士的科名,为了避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名讳,而被改称为“茂才”。
光武帝刘秀,有一位同窗好友,名唤庄光,字子陵,年少时便声名显赫。刘秀即位后,便找人聘请庄光入朝为官,庄光隐居在富春江畔,经常到江边垂钓,而且一生都拒绝朝廷征召为官。刘秀的儿子东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庄光老先生,被改姓为严,所以后世称其为严子陵。
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
文章插图
严子陵
618年,李渊逼杨侑禅位,建立唐朝,避讳也越来越严苛。李渊追谥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而且规定不许提“虎”字。地名虎牢关和官职“虎牙将军”,被改称“武牢关”和“武牙将军”,民间以“彪”和“大虫”代指老虎,官方则用“兽”和“揜于”(鲜卑语)。
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
文章插图
武松打虎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还算宽松,但是儿子唐高宗李治并不好惹,官称人名地名,甚至前朝的年号中的“世”和“民”字,均被更改。原来的“民风”被称为“人风”,六部中的“民部”被改称为“户部”,连前朝历史名人都不能幸免。
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
文章插图
唐太宗
南朝宋齐交际时代,有位将领叫做薛道渊,为避南齐太祖萧道成讳,改名为薛渊。唐代编修史书《南史》为其立传,需要避李渊名讳,薛渊又被改名为薛深。当初跟李唐王朝争夺天下的王世充,也曾称孤道寡,自称郑帝,但在史书中还是被改为“王充”。初唐名将英国公徐世绩,被赐姓“李”,之后为避太宗讳,改名李勣。
更倒霉的,是唐代大诗人诗鬼李贺,他十八岁便才名远播,在韩愈的鼓动下,二十一岁时,李贺前往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唐朝有规定,对家里长辈也要避讳,而且审查严苛。
李贺虽然声名远播,但是李贺的父亲叫做李晋肃,“晋”字跟进士的“进”字谐音,有嫉贤妒能的考官,借题发挥,李贺连试院大门都没进去,就被赶出来。此事对李贺打击特别大,李贺写下很多“愤青”的诗句,哀愤忧郁使得李贺身染重兵,在二十七岁时便英年早逝。
古代避讳有多严,不准提虎字,改姓改名是常事,菩萨神仙都不放过
文章插图
真武大帝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为了避李世民讳,改称为观音菩萨,并沿用至今 。无独有偶,道教中的玄武大帝,在北宋时因为避讳,改玄为真,改称真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