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螃蟹肥美时提起螃蟹大家都知道,有句话叫“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买几只大闸蟹,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是一盘好菜,看着黄彤彤的大闸蟹真是令人食欲大开。掰掉蟹脚,去掉蟹脐上的盖,去掉蟹肠,揭开蟹盖,去掉蟹鳃、蟹胃、蟹心。一只螃蟹处理完成,咬一口蟹黄真是太香了,但是大闸蟹不是你想吃多少就买多少。为什么?因为太贵了,大闸蟹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不是你想爱想爱就能爱。每当大闸蟹上市的时候,母螃蟹竟然高达200多一斤,工薪族吃螃蟹也要掂量掂量。因为不经吃,小孩子都能吃几只,并且螃蟹壳多肉少,1斤螃蟹全是壳,没有几两肉。但是你知道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那边的螃蟹泛滥成灾,根本没人吃!
文章插图
河边的“大闸蟹”山看到这个螃蟹山,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是不是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螃蟹。它就是这么多,因为本地人不吃,大闸蟹就繁殖很快,并且不断的扩散,随后泛滥!一、大闸蟹在欧洲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却被视作“入侵物种”恨得咬牙切齿,恨它们它们不仅仅破坏了河岸,对于本土生物也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1)、英国人节节败退大闸蟹首次出现在英国是1935年,虽说没有德国早,但是英国人对于大闸蟹的恨更为强烈,恨它入骨。
文章插图
因为大闸蟹在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主河道安家落户,把河道搞的“千疮百孔”,过的很潇洒。大闸蟹的适应能力很强,短时间内就适应了生存环境,而且积极扩张自己的领地。大闸蟹在英国水土的滋养下,个头更大,体质也更强健,很快就打败了英国的红蟹,并且破坏英国的水域生态。1999年英国曾有这样关于大闸蟹的报道,伦敦惊现丑陋河蟹,这种蟹毁坏河床,而且繁殖很快。虽然当地政府出台了鼓励吃蟹的活动,然而英国绅士面对这种丑陋的螃蟹,竟然没有一个吃螃蟹的人。英国《独立报》有个专栏采访人员主动成为了第一个吃大闸蟹的英国人,并在报纸上发了个长篇食评,阐述大闸蟹的美味。
文章插图
另一家媒体也紧接着做出报道,号召英国人都来''吃螃蟹'',结果这篇文章的评论数为零。这就“苦了”这些螃蟹,我这么胖这么肥,怎么没人吃呢?2)、德国人以退为进大闸蟹最先到达的是德国,德国花费大力气差点消灭了它们,但是它们又死灰复燃,数量多到甚至成为德国境内唯一蟹种。德国过比英国人聪明多了,它们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开始以捕捞大闸蟹,再廉价出售给中餐馆,从而赚取利润。至此德国一些渔业公司便面向当地的中国移民家庭,以及亚洲超市、餐馆供货。
文章插图
他们每年供应的3吨大闸蟹产自清澈的易北河及其支流洛克尼茨河,大大解决了大闸蟹带来的“压力”。至今大闸蟹已经在欧洲大陆遍地开花,并且在大举攻城略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100种最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3)、比利时考虑将大闸蟹出售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大量中华绒螯蟹(大闸蟹)在比利时西北部城市布鲁日的运河河床上生长繁殖,挖巢筑穴,对比利时河岸造成严重破坏。当地政府不得不设陷阱捕捞这些螃蟹,今年以来已抓获约71.5万只,是去年的两倍。
文章插图
这些螃蟹是跟着船只从中国“旅游”到欧洲,然而他们在当地没有天敌,迅速泛滥。这些被捕捞的螃蟹会被直接杀死,磨成鱼饲料,但随着数量剧增,比利时当局正在考虑将它们运回中国。因为在故乡,它们可是人见人爱的美食。不过对于这种想法,也只是相当然而已,怎么可能放这些“外来生物”进来?大闸蟹在国内很多河道只有少量存在,但是在国外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大的原因还是大闸蟹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的话肯本繁殖不起来,总体上来说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二、大闸蟹是怎么“偷渡”到欧洲的?那么大闸蟹是怎么传播到欧洲的?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已经进入欧洲已经100多年了,这要从100多年前说起。大闸蟹早在1900年就“旅游”到欧洲,至今已经120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大闸蟹在德国还是“衣食无忧”1912年,德国首次官方报告说:“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1933年,德国科学家调查后认为,大闸蟹是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的。大闸蟹到达欧洲后,“横行霸道”,很快适应欧洲的生存环境。并且不挑食“什么都吃”,很快大范围扩散开来。对德国本土水生物种产生严重威胁,很快成为德国唯一的淡水蟹种。并且,在适宜它们生长温度的情况下,开启“大规模”迁徙,地盘越来越大。1935年英国发现中华绒毛蟹(也就是大闸蟹),相对于德国来说晚了几十年。“德国”:没想到抽点水竟然抽到这么个“怪物”,早知道不抽了!“英国”:没想到我离你近也有错,你家的“宠物”都跑到我家来了!“比利时”:我招谁惹谁了?三、大闸蟹为什么在欧洲泛滥?那么螃蟹家族为什么在欧洲竟然能够达到这个地步?主要有2点,一个是欧洲的饮食习惯,一个是螃蟹生存能力。1)、欧洲人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不一样,是造成大闸蟹能够泛滥的一个原因。这和我们吃不惯欧洲的食物,用不惯刀叉的方式是一样的,主要原因有几点。①、没有需求、欧洲人不喜欢吃蟹,没有吃蟹的需求,自然没人捕蟹,大闸蟹繁殖越来越多,造成大闸蟹在欧洲泛滥成灾,一句话不爱吃,没办法!②、欧洲人有误解、他们认为螃蟹是肺吸虫病的寄主,人吃了螃蟹后肺吸虫就会进入人体内,容易得肺病。肺吸虫病的寄主是华溪蟹,但是华溪蟹和大闸蟹的英文名字是一样的,欧洲人不能分清,大闸蟹因为误解直接躺枪。③、不会剥蟹壳、老外是不会剥蟹壳的,特别是大闸蟹这种小型螃蟹,对于老外来说,真是难如登天。国外的厨师一般是把蟹壳去掉,也就是只有蟹肉没有蟹壳,所以会剥蟹壳的很少,造成吃这种小型螃蟹的人太少了。④、绅士风度、记得看过一期真人秀,一些外国人看到吃大闸蟹通常是会被吓到了目瞪口呆,直呼不敢相信。而女士就会被吓到了花容失色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们自己动手剥蟹吃蟹更是难上加难。⑤、不喜欢用手接触食物、外国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喜欢用手直接接触到食物的,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如果是用手直接接触到食物的话是一件非常失礼的行为。外国人就餐一般是刀叉,吃螃蟹也用刀叉的话,比较麻烦,这种饮食方式也就限制了外国人吃螃蟹的欲望。外国人并不是不吃螃蟹,他们只是对这些小个体螃蟹不感兴趣而已,对于大个体海蟹还会喜欢吃的,尤其是帝王蟹,他们吃帝王蟹很多时候只是吃蟹腿而已。2)、大闸蟹的生存能力螃蟹的生存能力很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不管是寒冷还是酷暑它们都能忍受,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①、适合大闸蟹的水温、适合大闸蟹生长的水温十分广泛,为什么因为它会打洞,天气热的时候可以进入洞内躲避,寒冷的时候也可以进入洞内躲避。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水温10°以下,大闸蟹活动范围变弱,甚至不在活动,它们会进入洞穴躲避寒冷,觅食比较少。②、大闸蟹奇特的生长特点、大闸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栖息地有很大的不同。胚胎发育之后的蚤状幼体阶段,需在半咸水.或海水里,过浮游生活。进入幼体阶段时既可在沿海河口的半咸水中生活,又可在淡水里生活,既可游于水面,还可沿河坡爬行。到幼蟹以后,则主要是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进行隐居与穴居生活③、大闸蟹的食物、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食物很复杂真正可以说是“碰到什么吃什么”,不挑食。但是它们成年后偏爱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鱼、虾、螺、蚌、蚯蚓、昆虫等,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偏爱。在野生状态食物稀少的情况下,也会觅食浮萍、丝状藻类、莲子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碎片,所以说它们食物非常广泛。④、大闸蟹的产卵、大闸蟹十分能生,在2-3月形成繁殖盛期。一般个体重100克以下的雌蟹抱卵20-30万粒,100克以上的抱卵40-50万粒,200克以上的可抱卵60-70万粒。抱卵蟹在浅海中生活2-3个月后,受精卵发育成蚤状幼体,离开母体经历5次蜕皮变为蟹苗。蟹苗由河口溯河而上,洄游至各种淡水水体中,也就是当年生小螃蟹,⑤、大闸蟹的再生能力、大闸蟹的断指再生能力很强,当受到强烈刺激、损伤或蜕壳不出时,常常会发生丢弃胸足而逃的自切现象。假如你捕捉到大闸蟹,若只抓住于1-2只脚,它就会迅速地将其足脱落而逃跑,以后又长出新的足来。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大闸蟹断肢重生的现象在幼蟹阶段很常见,它们性成熟以后就不是那么容易断肢重生。大闸蟹的生存能力这么强哪里会有不泛滥的道理?每次产卵几十万粒,这个几十万粒是什么概念,还只是一直母蟹产卵这么多,估计密集恐惧症者看了后头皮就麻了,再加上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大闸蟹真没有不泛滥的道理。综合:大闸蟹泛滥的原因,无非是没人吃,再加上自己的强大,只有强大起来,才能生存的更好,才能种群个体越来越多。大闸蟹耐吃苦,能够以挖洞的方式适应各种环境,不受环境温度高低的影响。大闸蟹什么都吃,食物多就吃好的,食物少就啃食水草,对于食物不怎么挑剔。大闸蟹产卵多,一次性产卵这么多,即使是孵化率不高,死亡率高,能够存活的也会很多。天敌少,一个种群想要发展,天敌多的话是发展不起来的,天敌少就能泛滥。大闸蟹的生存方式也是造成它们在欧洲“横行霸道”的一个原因。这是光头对于大闸蟹在欧洲的理解,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参考资料《每日邮报》《百度图书馆》《每日电讯报》《独立报》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