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因不给买手机暴打母亲 为了买手机打妈妈( 二 )



当她真的考到了前三,母亲的话就变成了:


“我们家又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何必要那么好的 。你就不能可怜可怜你妈妈吗?”


15岁女孩因不给买手机暴打母亲 为了买手机打妈妈

文章插图


从此她学会了闭嘴,但她心里的渴望一直都在 。


如今勉强够得着一些更光鲜的东西,但内心的匮乏感变成了没有尽头的欲望,再多的东西也填不满 。


她大量囤积的背后,是对小时候形成的匮乏感的补偿 。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在重复体验着对家庭的内疚 。


她有时候会觉得,父母退休后连保险都没有,自己却在大城市不停买着奢侈品,真的很不孝 。


她就这样不断在恶性循环里挣扎 。




01
那个承诺没兑现,
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值得


对于串儿姐这位女性朋友来说,这种匮乏感除了让她囤积物品之外,还让她有愧疚感 。


这种愧疚感一直伴随着她长大,无意中释放了一个信号:你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 。


就算长大后,她拥有了那些物品,也无法真正地快乐起来 。


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内在的需求长期得不到回应,她们不得不自我怀疑和自我审视:


是否自己的要求得太高了?


这样的女孩子,很容易形成敏感、自卑的人格 。


15岁女孩因不给买手机暴打母亲 为了买手机打妈妈

文章插图


串儿姐的另一个朋友就是这样 。


初中时候,她和父亲一起去书店看书,她看上了一本字典,认为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会很有帮助 。


她想,虽然父亲从没有给过她零花钱,但毕竟和学习有关的,应该会破例一次吧?


结果父亲立刻去翻看价格,看到价格后立刻把书扔了,差点掉地板上 。她一辈子记得那本字典的价格:52块 。


那是父亲不愿为她支付的价格 。


从此,她也愈加唯唯诺诺,这种性格还贯穿她未来的生活上 。


同学分享好吃的东西,她永远是等到所有人都吃到了,还有剩的情况下,才去拿 。


年轻的男孩子向自己求爱,她也经常患得患失,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


对方的每句话都揣摩半个小时才回复,不敢生气,不敢吵闹 。




03
既然不能兑现,
那就不信承诺了吧


前面提到的新闻里,这个15岁女孩被教育和围观后催母亲“快走”,而不是“快买” 。



串儿姐真的能感受到她的崩溃 。


十几岁的女孩,这个时期自尊心是很强的 。


母亲出尔反尔,不明原委的路人和母亲一起评头论足 。


女孩被围观,她还有同学,朋友,这种小地方,不好的消息很容易传遍开来 。


也许,她只是想让妈妈先带她离开 。


然而,母亲一边对女儿反悔,一边“联合”路人来站自己的队 。这对女儿是个双重打击 。


我们对亲近之人,总是会有着本能般的信任 。


更何况她们还是母女,母亲抚养孩子这么大,女儿对母亲有天然的依赖与信任 。


母亲的所作所为,无疑亲手摧毁了女儿的心防 。


这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


15岁的孩子,即将步入成年 。


母亲却切身给她树立了一个“信用不值钱”的模子 。


她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质疑,很难和其他人建立信任 。


也许,站在母亲的角度,她看不到这一层 。


反而对于她来说,教育女儿不大手大脚,不买昂贵的手机,才是真正对女儿更好的教育 。


但是,如果人与人之间,底层的信任感都没有建立,灌输其他思想,真的有用吗?


串儿姐一个曾经的室友,总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非常整洁,并且布置得很温馨可爱 。


她还非常自信大胆,总是坦率地表达自己 。


串儿姐一度非常羡慕她,并且暗中觉得她应该来自于非富即贵的家庭 。


后来她告诉串儿姐,童年时家境也很差 。


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跟她承诺的事情都会兑现,也从不会对她灌输“我们家条件不好,你不应该拥有这个”之类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