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新加坡这个土地面积仅为7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高达518万,世界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国家,原本应该是寸土寸金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但实际上新加坡居民住房自有率却高达90%,算到上真正实现了“住者有其屋”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下面咱们慢慢来分析


土地国有化政策:一对一换房

当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伦敦政经学院留学时,跟许多殖民地留学英国的学生一样,受到了政治理论大师拉斯基的影响 。


拉斯基作为英国费边社的成员,是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担任过工党主席 。他主张为了减少贫富差距,要把“经济资料国有化”,白话一点就是要把土地一类的生产要素国有化 。而为了达成目标,他甚至认为暴力(革命)可取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哈罗德·拉斯基
李光耀曾回忆道,正是拉斯基的这套理论,引起了自己对社会主义的兴趣 。


正因为如此,在之后有关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上,李光耀开放了“大部分”的产业作为自由市场,吸引外资,但在“少部分”的关键产业,由国家彻底把持,比方说房地产市场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1960独立之后,新加坡持续收购土地,为了解决杂乱市容跟贫民窟的问题,新加坡把原本的住民从自己的房子赶出来,兴建公共组屋,一来一回,征收土地时被赶出来的人,又被接了回去,只是现在改成住在政府盖的房子里 。


鉴于土地收购价格昂贵跟麻烦,1966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的《土地征收法案》,只要是出于有利新加坡发展,无论是有利城市或产业的理由,新加坡政便可以用“合理价格”收购任何私人的土地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70年代初新加坡城市街头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这有别于一般国家的土地征收,须出于特定的项目才能征收,1966年的法案赋予了新加坡政府的空前权力,到了1988年,前后总共有270000个家庭“被政府从自己房子了赶了出来” 。


新加坡土地征购法案,最尖锐的地方在于怎么补偿 。补偿方式如果有两种,如果是清除贫民窟旧房的话,那简单,直接就是“一房换一房”,政府会用新建组屋来交换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新加坡组屋
但如果是直接征购未开发土地的话,在1964年法案尚在辩论的阶段,李光耀便主张没有私人地主可以从政府开发得利,政府收购土地的价格不应高于任何一块政府没有开发过的土地价格 。


这样的话新加坡政府就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将土地给收回国有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组屋内部
但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土地价值自然也不断飙涨,哪怕是未开发的土地也都价值不菲,对此新加坡政府直接定死土地收购价格,后来隔几年才翻新一次(1986、1992、1995),直到2007年才废除了固定收购价格 。


而此时,新加坡早已有全国9成的土地了 。


居者有其屋,政府提供大量补贴

虽然李光耀说了“居者有其屋”,而政府单位也在不断兴建新的组屋,使得原来居住贫民窟的民众有了新房子住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出生的民众如何买得起政府组屋?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公积金是1955年,英国殖民政府在新加坡推动的劳工强制储蓄年金制度,由雇主跟劳工分担 。


新加坡独立在后,将公积金的提拨率不断调高,从1984年到1986年一度提高到工人薪资的25%,近年来更提高到超过3成 。
新加坡人多地少 新加坡人多地少是一个人口大国

文章插图
跟其他国家的不一样,公积金早期在新加坡主要是用来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但也可以转移用来支付教育、医疗、土地等消费 。


作为“劳工退休金”,新加坡的公积金政策在早期被民众诟病,主因便是这等于新加坡政府变相掌控了人民两成到三成的劳动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