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将平民划分为士农工商,一个人即使再有钱,社会地位始终不高,只有做官,才能改变平凡的命运,当然,参军入伍也是一条出路,但比起拿笔杆写字,显然风险太高了。
为了光耀门楣,每年有不少人参加科举考试,希望有朝一日能榜上有名,进入官场扬眉吐气,面对巨大的竞争力,平时不用功的学子开始想歪招了,各路学渣都研究出自己的作弊方法,期望这样改变一生。古人都想了哪些作弊手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插图
图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剧照
一、有钱的富豪:拿钱贿赂考官
1、唐朝武则天时期
科举刚创建的时候,考生答卷上的姓名是公开的,谁阅卷都能看到,到武则天掌权的时候,她发现皇榜上有名字的全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贫寒子弟即使有才华,却屡试不第。
这样毫不掩饰的作弊风气,让武则天觉得要立马做出点什么,改变这股歪风,朝廷举行科举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考官看到考生的名字,如果这位考生又刚好贿赂了考官,就让他上榜,完全不看考生的文笔几何,给朝廷尽选些纨绔子弟,那就干脆把考生的名字都糊住,这下总该秉公阅卷了吧!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糊名制的出现,一时让有钱的考生没撤,但考官非常有思路,看不到试卷上的名字了,那就在试卷某个地方画个小圈或者其他标记,只要跟考生提前说好,这也能成啊!
文章插图
图片:考生的试卷剧照
2、宋朝宋真宗时期
比如宋真宗时期任翰林学士的杨亿,有一年他被任命为主考官,亲戚朋友们得知后一窝蜂的跑到他府上,大家都指望在杨亿这能取点真经,作为主考官,杨亿肯定不能公然泄题,教大家如何作弊,于是他一腔正气的说,我是在帮朝廷选拔人才,肯定会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你们想我徇私枉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转身就准备回屋,一边甩袖子走人,还一边自言自语道:“丕休哉”。前来取经的人们见杨亿这般正气浩然,认为自己肯定是白跑一趟了,便只能悻悻的回家,但也有少数脑筋转得特别快的人听出了弦外之音,认为杨亿最后说的“丕休哉”就是暗号,所以满意而归。
在考场上,聪明人在文章中强行写入“丕休哉”,最后竟然榜上有名了,看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主考官特别假正经,但其实历史上这样做的贪官还不少,甚至还有大儒也会这样做,比如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个人。
文章插图
图片:宋朝主考官与考生剧照
3、清朝同治帝时期
担任过清朝同治帝与光绪帝老师的翁同龢,就做过类似的事情,翁同龢自身很有学问,他门下的学子张謇平时非常刻苦,也有些才华,科举前,翁同龢担心张謇发挥失常考不上,就把他叫来准备考前辅导一下。
而张謇虽然有才华,但这些事就有些愣,完全没理解到老师的一番苦心,还叫上平时要好的同窗刘可毅一起拜访名师,搞得翁同龢很尴尬,这有外人在场,我怎么给你辅导呢?
于是翁同龢灵机一动,张口说道:“眼下情势,宜统筹全局。”张謇听后一头雾水,老师叫我来,这是说的什么啊,但又不能冲撞了老师,便闲聊了几句后回家了。
被他叫来的同窗刘可毅很机灵,领会了翁同龢的言外之意,于是在试卷写上了“统筹全局”四个字,翁同龢阅卷的时候,看到这四个字后立马就定为第一名。高高兴兴等来了放榜的日子,翁同龢意外至极,张謇怎么还是落榜了?榜上的第一名居然是刘可毅!
这样作弊的好处是,阅卷者非常准确的知道试卷是谁的,缺点是成本奇高,要有丰厚的钱财,才能让主考官愿意与你约定暗号作弊,不然就需要够硬的后台,还得机灵点领会主考官的暗语,不然就会跟张謇一样,主考官苦口婆心跟你交流暗号,而你却油盐不进,这钱就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图片:翁同龢剧照
二、财富一般的:找人代考或换学霸的试卷
1、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人温庭筠,就是考场上比较出名的代考人,出身没落贵族之家的温庭筠,即使自己满身才华,却因得罪权贵,屡试不第,潦倒终生。
为了生活,温庭筠多次在考场上给学渣助攻,别人参考科举考试是为了光宗耀祖,而他每次参加考试却是为了替别人考出好成绩。
- 野客丛书|古代诗人最喜欢说,却不肯做的一件事,诗人的话千万不要信
- 古代|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摇篮 古代思想的发源
- 沙龙|古代人吃什么饭、能不能吃饱?这场科技考古的沙龙谈到了
- 天工开物|江西三馆联合举办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样式雷”研学活动
- 金币|霍克森窖藏出土,专家发现一件古代饰品,看到后才明白它绝迹原因
- 上巳节|古代版“情人节”竟是?不是你想的那个!
- 中国古代|“行冰如飞”的中国古代冰上运动
- 王娟|可炸可煮、可甜可咸 你知道汤圆在古代叫啥吗?
- 安德明|古代版“情人节”竟是?不是你想的那个
- 馅料|这是一则科普帖!汤圆在古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