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英国耗巨资,派使团至中国会见乾隆,却遭到拒绝,只因不愿跪拜?( 二 )


历史不能假设 , 但是 , 英使来华就为双方建立正常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 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 必然会使双方受益无穷 , 将出现如佩雷菲特所预料的后果:必将引起中国的巨大变革 。 英国遣使来华 , 是使中国对它开放门户 。 在高宗统治下的中国 ,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拒绝开放 。 这就是全部问题的症结 。 清朝包括高宗何以如此?既有客观的 , 也有主观的 , 还有清朝自身的特殊原因 。
总的来说 ,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 。 汉唐盛时 , 曾开放过门户 , 同西方频繁交往 , 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5世纪初 , 明朝派郑和率庞大船队多次南下 , 经东南亚、西亚 , 远达非洲海岸 , 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 再如宋代也有海外贸易 , 并没有完全关闭门户 。 但是 , 这些对外交往 , 虽盛极一时 , 并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影响 , 而统治者也不赖此给国家增加财富 。 因此 , 这些活动也只是一个短期行为 , 门户开放仅限于局部 。
【爱历史】英国耗巨资,派使团至中国会见乾隆,却遭到拒绝,只因不愿跪拜?
文章图片
中国历来就是个小农业与小手工业结合的社会 , 自给自足 , 对外无依赖性 。 历朝封建统治者重农抑末 , 对商业不予支持 。 即便如汉唐对外开放 , 其主导思想仍是关注国内农业 , 把它置于第一位 。 在政治上 , 以“天朝”自居 , 我为“中心” , 万邦归我 , 与封闭的经济相结合 , 铸成了强固的自我满足、闭关自守的传统思想 。 高宗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正是根植于闭塞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 来源于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 。
【爱历史】英国耗巨资,派使团至中国会见乾隆,却遭到拒绝,只因不愿跪拜?】高宗的闭关政策 , 与历代并无本质的不同 , 差别就在于 , 较历代更严格 , 对来华的商人、传教士等抱有高度的警惕 , 限制更严 。 这有它自身的特殊原因 。 清朝以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人口亿万的汉族 , 心怀忧惧 , 康熙以来兴文字狱 , 到乾隆时更为酷烈 , 无不是过度防范汉人、过度警觉而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镇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