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电子教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课文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图文解读
文章插图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唯陈言之务去”。韩愈推动了文学发展,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对后世的文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故事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三、课文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注释而:表示转折,连词,但是。故:所以。祗:同“祇”,只是。虽:即使。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以:用。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人们当然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注释一食:吃一顿。或:有时。 食:喂,现在写作“饲”。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注释能:才能,能力。 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尚且,况且。 欲:想要。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得:能够。求:要求。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译文: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注释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尽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华,现在写作“才”。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握着。 临:面对。译文: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