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垃圾处理能力够吗?,北京也要强制垃圾分类了( 四 )


“所以首先要把产业链做起来 , 全打通 。 同时保证产业链能有合理利润 , 企业才能正常运转 。 政策、技术和模式三者要有机结合、配套 。 在此基础上 , 再进行宣传动员 。 有人认为中国垃圾分类不成功 , 根本原因是居民素质差 , 这是不对的 , 我们不应该背这个‘锅’ 。 居民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垃圾分类 , 但若产业链尚未建好 , 不仅会降低居民积极性 , 政府公信力也会受损 。 ”他说 。
此外 , 兰亚军认为 ,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疫情冲击 , 很多地方财政非常紧张 。 北京应尽量集中优势兵力把一两个区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 , 循序渐进 , 逐步复制 , 最终做好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 。
这个产业链 , 确实也面临一些利益博弈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会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 现在政府支付垃圾焚烧发电补贴 , 问题关键在于按量核算 , 甚至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 , 如果每天到场垃圾不够约定数量 , 政府依然要按约定量补贴 , 这种利益格局显然与前端垃圾分类的“减量化”背道而驰 。
他认为 , 要改变就需把补贴重心前移 , 到分类和运输环节 , 特别是加大对市场价值低的废弃物的收集处置补贴 。 垃圾处理费补贴也宜改为按质核算 。 通过经济杠杆调节 , 形成利益倒逼机制 , 从而跳出“垃圾产生越多—垃圾焚烧厂越多—政府补贴费用越多”的恶性循环 。 推动垃圾分类最佳工作格局是环卫网和再生资源网的两网融合 。
【#经济观察报#垃圾处理能力够吗?,北京也要强制垃圾分类了】兰亚军说 , “垃圾分类做得越好 , 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就越少 , 这样 , 他们的补贴就越少 。 垃圾分类要做成功 , 国家政策要配套 , 只有用经济杠杆刺激 , 市场化运作 , 垃圾分类才能真正走上市场化、产业化之路 , 才可持续做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