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释放什么信号 深圳都市圈最新消息( 二 )


于深圳都市圈而言,其规划建设也离不开上述范畴 。回顾过往,深莞惠、“3+2”(深莞惠+河源、汕尾)的提法已有多年历史,合作也已推进多年,如今深圳都市圈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同备受关注 。应该看到,深圳都市圈的提出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影响,便是用都市圈的维度和思考去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合作,在更宽领域进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协作 。
从字面来看,深莞惠、“3+2”由过往经济圈的提法升级迭代为都市圈的概念,意涵更丰富,未来将着重于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从规划建设来看,将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将确立都市圈建设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更好推动都市圈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规划出台后还会有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
2020年,深圳都市圈中单是深莞惠的GDP合计就超过了4.15万亿元,经济总量绝对跻身重点都市圈行列 。在全国范围来看,不同都市圈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区域合作现状不同,决定了都市圈未来战略能级和发展水平的不同 。特别是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当前深圳已成为多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会对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
反过来看,深圳需要扛起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处理好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关系,才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 。
以产业为例,都市圈建设强调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当前,深圳在科技创新上着力打造“五地”: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深圳提出携手东莞、惠州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未来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科研平台合作共建等方面,深圳要为区域提供独特价值,规避同层次的资源争夺和同质化竞争 。
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回顾历史,《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出台后,深莞惠建立起了三地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机制,到后来扩容为“3+2”(深莞惠+河源、汕尾),至今已走过十余年的时间 。而从区域的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来看,显然还有许多不理想之处 。
比如,同城化发展的基础要件是基础设施的连接性贯通性,而截至目前,城际铁路、地铁轨道网络的连通并不能适配都市圈建设的目标要求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
深圳都市圈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都市圈内各城市的积极响应 。未来,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将确立都市圈建设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 。从实际来看,规划的生命力关键要在实施中体现,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能否解决过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带来新的突破,有待时间的检验,需要各方的合力 。
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将成为深圳都市圈建设的优先事项 。今年4月2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召开,深莞惠三市市长参加会议 。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有了指挥部协调机制、年度工作计划、投资建设运营合作方案 。
相对于通勤圈的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被视作都市圈是否成熟的标志,而两者皆涉及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例,国家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 。就目前深圳都市圈的情况来看,距离落地实施还有相当的距离 。
就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
【深圳都市圈释放什么信号 深圳都市圈最新消息】展望未来,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久久为功的过程 。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需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各城市比较优势,充分考虑都市圈内城市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差异性,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