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王明珂: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

当下是充斥文明之间碰撞、暴力和恐惧的特别时期 。 此演讲探讨文明议题 , 其主旨并不在三星堆文明本身 , 而是其引发的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文明和社群认同的反思性认识 。 虽然各个学科对反思性(reflexivity)的概念都有争论 , 但反思性的一个简单前题应是:我们对身边事物缺乏体认 , 因而无反应(reflex , 反射性的动作) , 就如赤脚惯的人踩到锐物也不觉得痛;长期接受一个让自己成为社会边缘人的历史 , 也能让人安于接受被边缘化的命运 。
反思是不断地认识与弥补缺失的过程 , 是对自我的深刻认知 。 这一过程不同于所谓的历史“解构”——后者常常去解构他者 。 熟悉的周遭难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 “异例”(反常现象)往往是反思过去之时代社会的窗口 。

由三星堆考古出发 , 王明珂老师首先引入人们对其惊讶态度的反思 , 这显示出三星堆文明这一真实的过去违反了人们的历史知识理性 , 撼动了其身份认同 。 当代人化解这种惊讶的举措包括:1、将它解释为外星人文明遗存;2、称其印证古文献记载的正确性 , 例如武王伐纣中的蜀国兵团;3、重新书写我群历史 , 包括四川人、羌族人、彝族人都开始称三星堆为祖先文明的遗存;4、重新认识中国文明起源 。 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作出的“满天星斗论” , 相对于核心论是一种多元文明起源学说 , 打破了以往的中原中心主义偏见 。
【爱历史】王明珂: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
文章图片
三星堆出土文物
事实上 , 中国古代文明在经历“满天星斗”阶段后 , 又有一“月明星稀”的发展过程 , 满天星斗文明结束的时间约在距今4000年左右 , 时值全球性大范围的气候变化造成大致为南涝北旱的极端天气 。 那之后中原文明持续发展 , 而周边文明则消失 。 文明消失 , 但其人群仍然存在 。 面对艰难的环境变迁 , 人类会采取改变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等方式来应对;如许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北方农业族群 , 至此都变为畜牧化、移动化、武装化的人群而逃离文明 。 王明珂老师认为 , 相比两河流域、埃及与中南美等地的考古资料 , 中国考古学资料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为对比 , 最宜于深入考察人类进入文明的历程 , 解答“人类如何走向复杂社会”这一世界重大议题 。
“月明星稀”不意味着要颂扬成功文明(月) , 而是知道星星并没有消失 , 只是被月光掩盖住了 。 考古学家往往忽略这些文明之外人群的活动 , 这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客观物质遗存少 , 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大众和学者的注意力都主观集中于文明 。 因此 , 我们可采用人类生态的视角 , 综合环境、生计、社会、文化四方面思考文明的持续发展或衰亡 。 在4000年前的巨大困境中 , 是许多个人的抉择与行为让这个生态体系延续发展、改进或崩溃 。 人类生态为一种现实本相 , 考古遗存为其文化表征;我们可通过表征分析了解其本相 。
【爱历史】王明珂: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二
随后 , 王明珂老师引两例其博士论文的考古资料作解释 。 其一为 , 从马家窑、马厂、齐家到卡约文化的陶器、石器遗存资料 。 陶器规格逐渐变小 , 石制工具中的农业生产工具 , 到了卡约文化时期全然消失 。 其二为 , 本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常有大量的猪骨遗存 , 齐家文化甚至出现以随葬猪只多寡显示身份阶序的现象 。 后来猪骨遗存逐渐消失 , 大量的羊骨遗存出现 。 这些现象显示 , 或因当时多数人选择养羊来摆脱农业定居、脱离文明掌控 , 齐家文化也就无以为继 。 观察中原人类生态的形成会发现 , 进入文明并不表示人们都过得好 , 未进入文明的族群也不一定都悲惨 。
【爱历史】王明珂: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
文章图片
马家窑出土彩陶
【爱历史】王明珂: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
文章图片
卡约文化彩陶

第三部分 , 王明珂老师重溯“月”:华夏认同——华夏英雄祖先记忆和华夏帝国的形成过程 。 春秋战国时期 , 中原地区文明一枝独秀 , 对戎狄的异类排斥以及保护共同资源的利益驱动促使“华夏认同”出现 。 族群(华夏)常常同政治体相结合并藉此实践现实目的 , 通过“共血缘”、“共祖先”的信念来凝聚人群 。 这一政治社群由最早诸夏会盟时期 , 各个族群都有关于自己祖先的传说 , 到战国末期 , 黄帝从各个祖先中脱颖而出并成为最重要的一个英雄祖先 , 以“黄帝子孙记忆”彼此凝聚的华夏由此形成 。 最终 , 此华夏族群与政治社群合一的秦汉帝国成为最早的中原帝国人类生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