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北京日报评论:“杜甫红了”让世界认识文化的中国
近日 , BBC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在这部不到1小时的纪录片中 , 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沿着杜甫的人生足迹 , 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 , 从出生到入仕 , 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 , 用杜甫的15首诗 , 回溯了他落拓起伏的一生 。 这也是外媒少见地关注到中国文化中“伟大的悲悯” 。
文章插图
此时此刻 ,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 , 许多人当下生活的困窘 , 与杜工部诗中的人生不易 , 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 有外国观众感慨 , 《梦李白》尤其适合当下 。 虽然以国人视角来看 , “死别已吞声 , 生别常恻恻”等诗句的英文翻译 , 并不足以传递杜诗独有的沉郁顿挫 , 更无法讲究平仄韵律 , 但纪录片通过场景营造意境、以优雅莎剧腔实力演绎 , 还是能让更多人体悟到不可言说的心灵相遇 , 懂得几分诗圣的悲悯情怀 。
这部纪录片 , 是传递中国文化的尝试 , 同时也折射出中西方文化认知的严重不对称 。 片中有言 , “在东方 , 他是不朽之一;在西方 , 几乎没人听说过他 。 ”而不为西方人所知的 , 明显不只一位“诗圣” 。 提起中国 , 很多外国人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长城、功夫、熊猫、美食等浅表散碎的符号层面 。 一次在美国街头的随机采访让人惊讶发现 , 很多年轻人对于中国的首都、人口等基本情况都不清楚;有人直言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于唐人街 。 反观国内 , 知晓但丁、莎翁 , 了解欧美大国人文历史常识的 , 岂在少数?
【#诗圣#北京日报评论:“杜甫红了”让世界认识文化的中国】严重的“不对称认知” , 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 近代以来 , 中国国力渐衰 , 饱受西方霸凌 。 从“技不如人、器不如人”到“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的思潮之下 , 国内有志之士主动向西方寻找救国之策 , “西学东渐”持续良久 。 “西方中心论”盛行 , 中国文化的价值难获认同 , 即使进行跨文化交流 , 遭遇误读也是常事 。 相较于唐诗宋词之类 , 小说已经相对好译 , 然而 , 《神雕侠侣》曾被译成《神圣的雕之罗曼史》 ,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度被错认成女孩 。 一方抱着取经心态、认真学习 , 一方是抱着猎奇心态、随意“裁剪” , 两相迥异的文化交流姿态持续了长达一个多世纪 , 产生认知不对称实属必然 。 时至今日 , 中西方实力格局早已不复当年 , 但文化影响力仍是“西强东弱” 。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 , 大国崛起几乎必然伴随着文化影响力的崛起 。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 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 , 这正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大好契机 。 某种程度上 , 关于中国的种种谬论仍未消散 , 也是缘于严重的不了解 。 “走出去”已成共识 , “如何走”还需思考 。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 。 ”提升软实力的关键 , 就是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 , 让外国朋友在接受故事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 就拿李子柒讲述田园生活的视频来说 , 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 , 但从中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 , 外国粉丝们读懂这些 , 也就能更好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 收音机评论译介作为WR-11的升级版,山进WR-16收音机有哪些特殊之处?
- 娱乐大力酱该不该收费?,丰巢超时收费被拒:求网友评论
- 北京日报客户端俄罗斯新冠累计病例数超20万
- 21世纪商业评论我为什么看好微信视频号?
- 数码盟喜欢苹果手机的人会如何评论华为手机,安卓党表示不服
- 缤锋评论TB与iPhone无关,却尽显苹果高风亮节,库克6点突然发文
- 中国网评论部|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民企出口首次占“半壁江山”说明什么?【走出去智库】,外贸观察
- 数码科技评论员近6K售价,网友:新智商检测机?,三星S10+陶瓷版发布
- 数码科技评论员三星S10+陶瓷版发布,近6K售价,网友:新智商检测机?
- 数码科技评论员这可能是苹果不愿公开的秘密,iPhone11Pro充电功率不止1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