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论」马其顿方阵的进化版:可攻可守的瑞士步兵方阵

中世纪时期瑞士由于地处山区 , 相对封闭 , 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的封建化国家 , 而是演变为类似于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联邦国家 , 各联邦都拥有各自的自治权和外交权 , 涉及到国家层面的问题时再召开统一的联邦大会 。 由于瑞士规定每个男性公民都必须接受军事训练以履行作战的义务 , 瑞士各邦都拥有大量的可作战士兵 , 尽管瑞士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常备军 , 这些士兵在性质上仍旧属于民兵 , 但是由于其多从事雇佣军的产业(接受更多的军事训练) , 已经表现出职业军人的特性 。 正是由于瑞士拥有了大批精锐的步兵 , 加上联邦式体制使得瑞士军团较为稳定 ,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 , 瑞士军队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步兵作战阵型 , 相比于古代的马其顿步兵方阵 , 瑞士步兵方阵具备更强的防御力和进攻力 , 使瑞士军队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
「战略论」马其顿方阵的进化版:可攻可守的瑞士步兵方阵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希腊重步兵方阵
强悍的瑞士步兵方阵
由于瑞士多是山地地形 , 瑞士军队多以步兵为主 , 骑兵的数量非常少 , 无法组建独立作战的骑兵大单位 , 只能用于侦察和警戒等次要作战任务 , 因此瑞士军队的作战主力就放在了步兵身上 。 瑞士步兵不仅要和敌军的步兵对抗 , 还要具备抵抗敌军大量骑兵冲击的能力(瑞士军队没有对等的骑兵部队) , 因此结成步兵方阵成为瑞士军队唯一的选择 。
「战略论」马其顿方阵的进化版:可攻可守的瑞士步兵方阵
文章图片
瑞士重步兵方阵
瑞士步兵方阵一般设50行×50列 , 士兵左右之间的间距为3英尺(90cm) , 前后间距1.5英尺(45cm) , 组成这样的一个步兵方阵需要2500名士兵 , 形成一个正面450米、纵深225米的巨大方阵 。 为了在行军和战斗中都能迅速结成步兵方阵 , 瑞士军队专门设置了列长一职 , 每个列长都排在最前面组成方阵的第一行 , 这样下属的士兵都会自动跟在列长的后面从而迅速结成方阵 , 这样大大简化了步兵方阵的组织程序 , 使瑞士军队能够在战斗中保持好自己的阵型 。 方阵的正面是4-5排长矛兵 , 这些士兵装备3-5米长的长矛 , 方阵的两侧和后方也有3-4排长矛兵 , 这样就使方阵具备了全方位的防御能力 , 像刺猬一样 。 长矛兵的后面是戟兵 , 专门用于对付骑兵 , 戟上的倒钩可以直接将骑兵从马上拉下来 , 战斗时戟兵通过长矛兵之间的空袭向前实施近战(戟的长度只有2米多点) , 掩护长矛兵 。
「战略论」马其顿方阵的进化版:可攻可守的瑞士步兵方阵
文章图片
瑞士步兵的特殊武器:戟
瑞士步兵方阵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保持阵型的情况下实施快速的机动 , 这是通过大量的协同训练获得 , 每个军团都是由一个邦的士兵组成 , 各编制单位基本都由同一个村落的士兵组成 , 彼此非常熟悉 , 而且经常能在一起训练 , 于是便造就了这样一支可攻可守的步兵方阵 。 在战斗中 , 瑞士步兵方阵可以向前实施机动 , 遭到敌军迂回反击时则就地转入防御 , 方阵中的长矛兵将长矛平放指向各自的方向 , 建立起全方位的防御 。 除了由长矛兵和戟兵构成的重步兵方阵 , 瑞士军队还在方阵的前方和后方配属了装备双手剑、弩、火枪等武器的前卫和后卫部队 , 负责警戒和迟滞作战任务 , 以防止敌军小股轻装部队对步兵方阵实施袭扰 。
「战略论」马其顿方阵的进化版:可攻可守的瑞士步兵方阵
文章图片
瑞士步兵方阵的部署示意图
实战的检验
1476年 , 勃艮第公国(现法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和瑞士之间爆发了战争 , 勃艮第的统治者查理公爵组建了一支新式军队 , 装备了大量的新型野战炮、火枪等新式武器 , 是一支典型的冷热兵器混合的军队 。 两支军队在格拉松要塞附近爆发了第一场会战 , 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 , 勃艮第军队的数量高达2万人 , 而尽管瑞士军队的总数也超过了1.8万人 , 但是先期抵达战场的只有前卫部队和1个1000人的瑞士重步兵 。 这些瑞士重步兵迅速组成了步兵方阵出现在了勃艮第军队面前 , 勃艮第军队也占据了山坡组成了“V”型防御阵线 , 勃艮第军队的步兵方阵是典型的混合方阵 , 前排是长枪兵 , 后面是长弓手和弩手 , 步兵方阵的外围是骑兵 , 炮兵部署于右翼步兵的前方 。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 , 瑞士步兵方阵选择了就地防御以等待主力部队的到达 , 而勃艮第军队则意图利用兵力优势迅速歼灭这支瑞士军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