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小祭酒@“浴火未重生”:浅谈夷陵战败对蜀汉政治的三重影响( 二 )


文章图片
与蜀汉相同 , 荆州对孙吴也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荆州位于扬州上游 , 是抑制孙吴的咽喉之地 , 孙权早就明确表示 , 若失荆州,“便不能有吴国” 。 鲁肃在给孙权献“鼎足江东”之策时也强调:“夫荆州与国邻接 , 欢流顺北 , 外带江、汉 , 内阻山陇 , 有金城之固……此帝王之资也 。 ”(《三国志·鲁肃传》)
荆州即是蜀汉逐鹿天下的根据地也是孙吴自保图强的大本营 , 吴蜀之间对荆州的争夺自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后就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 原本按照双方的约定 , 势单力孤的刘备在与孙吴同盟打败曹操后 , 荆州应归孙吴所有 , 但刘备集团却用尽心思与孙吴周旋 , 占据了荆州的一半 ,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借荆州” 。 孙吴“出借”多年的荆州最终在击败关羽之后完全收了回来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占据夷陵并以其为据点重取荆州 , 以保障蜀汉的《隆中对》政略得以继续执行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 夷陵之战起于吴蜀之间在荆州问题上的政治冲突 , 战败的结果也以荆州为中心对蜀汉政治产生了领土丧失、政略修改和战略固化的三重影响 。
国子监小祭酒@“浴火未重生”:浅谈夷陵战败对蜀汉政治的三重影响
文章图片
直接影响:荆州归吴 , 蜀汉失去了对荆州最后的倔强
夷陵的战败使蜀汉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 , 开始主动承认荆州属于吴国 。 蜀汉放弃荆州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蜀汉建兴元年(223年) , 已然辅佐幼主 , 主持蜀汉军政的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吴国 , 向孙权上呈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 , 大王命世之英 , 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 蜀有重险之固 , 吴有三江之阻 , 合此二长共为唇齿 , 进可兼并天下 , 退可鼎足而立 , 此理之自然也 。 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 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 , 下求太子之内侍 , 若不从命 , 则奉辞伐叛 , 蜀必顺流 , 见可而进 , 如此 , 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 ”(卢弼《三国志集解·蜀书·邓芝传》)
邓芝此言无疑向孙权提出了两个明确的信号 , 首先就是想要重修旧好 , 继续贯彻“吴蜀联盟 , 共抗曹魏”的策略 , 不要因为夷陵之战的不快影响两国的关系 。 其次 , 邓芝阐明吴蜀二国共有四州之地 , 即当时两国共占的的荆州、扬州、交州和益州 , 但是其后在强调两国抵御魏国的天险时却只说“蜀有重险之固”所谓“重险”即指蜀汉外有斜谷、骆谷、子午谷之险 , 内有剑阁之险 。 这“四重保险”都处在益州之地 , 显然邓芝已明确表示两国的四州之中蜀汉只占益州 , 包括荆州的其他三州都是吴国的 。 孙权对此的回答是:“君言是也” 。
国子监小祭酒@“浴火未重生”:浅谈夷陵战败对蜀汉政治的三重影响
文章图片
邓芝是诸葛亮派遣的使节 , 诸葛亮集蜀汉军政大权于一身 , 邓芝的话自然代表了蜀汉的态度 。 邓芝访吴后 , 孙权亦派遣使臣张温回访蜀国 , 两国互交国书 , 张温在国书中再次强调“吴国勤任旅力 , 清澄江浒 。 ”“江浒”就是包括荆州的长江流域 。 蜀国也同意了这份国书 , 双方约定“永结同好 , 平分天下 。 ”与此同时 , 蜀汉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也接到了新的调令 , 他被调离攻打荆州的前哨阵地永安 , 接替他的是名不经传的将军陈到 。 凡此种种 , 皆可以确定 , 夷陵战败、刘备逝世后 , 蜀汉显然将荆州当成了与孙吴重修旧好的政治筹码 , 对荆州的政策从多年的胶着不让转为主动放弃 。 夷陵之战的发动是刘备为夺回荆州最后的倔强 , 而随着夷陵战败 , 蜀汉对荆州多年的执念已然迫于形势而消散,蜀失荆州 , 已成定局 。
国子监小祭酒@“浴火未重生”:浅谈夷陵战败对蜀汉政治的三重影响
文章图片
深度影响:国策调整 , 蜀汉对《隆中对》政略的修改
荆州对于蜀汉而言意义重大 , 夷陵战败失去荆州并非只是失去一块争夺多年的土地那么简单 。 荆州的失去 , 迫使蜀汉对多年贯彻的《隆中对》政治方略进行重新调整 。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指明了一条“大业可成”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