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二 )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海军“堪培拉”号重巡洋舰装备的双联装MkVIII型203毫米舰炮 。
英国早期型号8英寸舰炮的制造数量和装备范围都非常小 , 主要装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殖民地海军 , 作为殖民地炮舰的主炮或岸防炮 。 有资料表明早期型8英寸舰炮也曾被部署到远东的新加坡 , 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其到二战/p>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
■贝蒂欧岛上日军203毫米岸炮的正面特写 , 可见其身管颇长 , 炮塔正面有被美军炮弹直接命中的痕迹 。
值得注意的是 , BL8inchMkVIII型舰炮也有作为岸炮使用的情况 , 但仅有6门 , 在二战时期部署在英吉利海峡的多佛-福克斯通海岸防御德军登陆 , 因此日军没有机会获得这种性能更先进的火炮 。
埃尔斯维克炮之源
实际上塔拉瓦日军岸炮缴获自新加坡的谬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 。 1974年 , 一位美国学者威廉·巴奇探访了塔拉瓦旧战场 , 重点考察了日军203毫米岸炮的残骸 , 并发现了这些火炮的某些细节特征 , 包括制造序列号 , 后来经过英国维克斯公司的查证 , 这些火炮并非来自新加坡要塞 , 而是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从英国进口的舰炮 。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
■当年贝蒂欧岛上的4门203毫米岸炮有3门保存至今 , 这是其中一门 。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笔者是在打自己脸 , 前面说了一通英国海军有相当长时间没有装备8英寸火炮的历史 , 又怎么会出口给日本?其实这并不矛盾 , 英国海军没有列装不等于英国军火商就不能制造出售 。 要知道 ,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 英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 还是最大的海军装备输出国 , 英制战舰和海军武器行销全球 , 当年中国也是其主要客户之一 。 虽然早期型8英寸火炮没有被英国海军相中 , 但埃尔斯维克兵工厂仍继续开发同口径火炮用于出口 。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
■埃尔斯维克兵工厂生产的45倍径EOC8英寸炮的存档照片 。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
■贝蒂欧岛上一门被严重损毁的203毫米岸炮 , 其炮管已被炸断 。
在1893年至1894年间 , 埃尔斯维克兵工厂陆续设计了一系列8英寸火炮 , 统一称为EOC8英寸炮(EOC为埃尔斯维克兵工厂的缩写) , 分为40倍径和45倍径两个序列 , 前者包括P、R、T型 , 后者包括Q、S、U、W型 。 EOC8英寸炮除了口径外 , 已经与10年前设计的同口径火炮截然不同 , 不仅身管更长 , 炮身材料、结构设计都更为进步 , 性能大幅提升 , 在30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可达18000米 。 45倍径EOC8英寸炮于1895年投产并向国外推销 , 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客户 , 中国海军在甲午战败后向英国订购的“海圻”、“海天”号巡洋舰就选择了这种火炮作为主炮 , 而意大利和日本是EOC8英寸炮的最大用户 , 这两个国家甚至购买了特许生产权 , 加以仿制 。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
■中国海军“海圻”号巡洋舰的舰尾特写 , 其主炮为45倍径EOC8英寸炮 。
熟悉日本海军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 , 从明治初期草创到日俄战争结束 , 日本海军几乎完全是依靠“拿来主义”建立起来的 , 从规章制度到战舰武备都从外国/p>
装甲铲史官■日军死亡率97%,留下数门203大炮保存至今,日美岛礁第一战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