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文章图片
如今的云南咖啡正用全新的面貌粉碎偏见 , 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 。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日咖夜酒 , 续命良药” 。 不知从何时开始 , 国人的饮料版图里 , 继奶茶之后 , 咖啡后来居上 , 成为炙手可热的种子选手 。
上班累了下单一杯咖啡外卖 , 回到工位后提神醒脑;趁午休间隙去公司附近的咖啡店小坐 , 品尝一杯当季新品放松心情;周末的时光 , 和好友相约在网红咖啡馆打卡拍照……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画面 , 像程序代码一样 , 嵌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公式中 。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文章图片
旺盛的需求下 , 咖啡赛道也是好不热闹 。 Manner、Seesaw、Mstand等咖啡品牌纷纷获得资本热捧 , 仅去年来说 , 咖啡行业的投融资事件就有21起 , 总金额超过59亿元 。 连中国邮政、狗不理、同仁堂也下场做起了咖啡 , 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 , 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 预计2025年 , 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文章图片
▲图/艾媒咨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 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本土新势力 , 都在菜单中推出了多款云南咖啡豆产品
。 比如 , 星巴克打造的云南臻选咖啡;Manner咖啡将云南产区的咖啡豆加入日常菜单中 。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文章图片
再往下深挖 , 原来星巴克早就选定云南普洱 , 成立了亚太区首个种植基地和研发中心;Seesaw也于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云南咖啡 。
随着云南咖啡的神秘面纱被揭下 , 人们骤然发现 , 闷声做大事的云南 , 咖啡种植面积竟占据全国99%以上 , 咖啡豆产量更是独霸全国第一 , 每年有15万吨之多 。 可以说 , 中国咖啡的世界地位 , 取决于云南 。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然而 ,
高光之下的B面是 , 这个本应大放异彩的“中国咖啡之城” , 不仅咖啡豆采购价格长期低迷 , 很多咖农的生存现状更是举步维艰 。
捧着金饭碗讨饭 , 云南咖啡的困境 , 究竟因何而起?
01
一波三折发展史
国货之光不容易
别看云南咖啡豆如今备受青睐 , 但事实上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云南咖啡都默默无闻 , 发展历程可谓曲折跌宕 。
云南咖啡豆的诞生 , 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 据说 , 一位传教士看中了四季如春的云南普洱 , 将第一颗咖啡豆埋到了某个村口 。 机缘巧合下 , 小规模的咖啡豆种植开始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
咖啡是一种很奇怪的植物 , 它很敏感 , 适应性却极强 。 云南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 , 起伏较大 , 且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 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 , 形成了云南咖啡品味的特殊性 , 浓而不苦 , 香而不烈 。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文章图片
但客商、传教士们引种的咖啡树 , 往往带着玩票的态度 , 没有严格的选种过程 , 由此带来的咖啡植株退化、种群良莠不齐 , 是必然结果 。
而彼时 , 印尼、巴西、越南等地区 , 在殖民地开发背景下 , 很快就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 云南咖啡 , 在起点上就输人一筹 。
云南咖啡真正的起步 , 是解放后的50年代 。 由于中苏交好的大背景 , 为了满足苏联人对咖啡的需求 , 云南省农科院在滇西保山市怒江河谷里一个名叫“潞江坝”的地方 , 设立了研究所 , 首次系统化地进行咖啡的选育培植 。 咖啡苗良种“铁皮卡”由此引入 , 是现存的带有最纯净阿拉比卡血统的咖啡 。
孜孜不倦的努力下 , 铁皮卡日渐成为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优势咖啡品种 , 云南咖啡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
然而 , 随着产量的增长 , 劣势开始暴露出来 。
咖农们缺乏正确的种植观念 , 品质不一的咖啡果混作一堆 , 依靠自然晾晒 , 一旦下雨就发酵 , 这种靠天吃饭的方式 , 质量损失极为严重 。
【时尚一点】被外资利用30年,云南咖啡之困:产业全国第一,却捧着金饭碗讨饭
文章图片
更揪心的是 , 很多靠育苗赚钱的商人 , 用早衰的咖啡植株做采种母本 , 让不懂的种植户购买定植到地里 , 投产当年就发生了大面积叶锈病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