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谈趣史TB■并续蜀汉42年国祚,与诸葛亮“结好东吴”之谋略有关,能专注北伐( 四 )


老陈谈趣史TB■并续蜀汉42年国祚,与诸葛亮“结好东吴”之谋略有关,能专注北伐
文章图片
孙刘重新联盟 , 而且是在没有了荆州这个矛盾争夺体之后的联盟 , 是巩固的和长期的联盟 。 解除了孙吴这个东边的敌国之后 , 诸葛亮可以放手地以极大的精力来安顿内部 , 发展生产 , 增强蜀汉的国力 。 经过几年的务农殖谷 , 闭关息民 , 蜀汉的国力大增 , 为北伐中原准备好了充足的物资力量和军事力量 。
四、承认孙权称帝
维护孙刘联盟以利北伐值得注意的是 , 孙刘联盟虽然经诸葛亮先后派邓芝、费祎等人频繁使吴 , 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 , 孙权称帝于武昌 , 还以并尊二帝来告之于蜀 , 这在蜀汉朝内部引起了一番争论 。
有人认为孙权竟敢称帝 , 无视蜀汉的正统地位 , 交之无益 。 提出和孙吴绝其盟好的主张 。 这时正值诸葛亮帝三次北伐 , 占领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两个郡 , 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点小胜利之后 。 当他收兵回到汉中时 , 就接到后主派人从成都转来孙吴群臣以“并尊二帝”的文书 , 并把朝廷内部的争论也向诸葛亮作了介绍 , 请诸葛亮作个决断 。
诸葛亮从大局考虑 , 提出了这样一番见解:
(孙)权有僭逆之心久矣 , 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 , 求犄角之援也 。 今若加显绝 , 仇我必深 , 便当移兵东伐 , 与之角力 , 须并其土 , 乃议中原……今议者咸以(孙)权利在鼎足 , 不能并力 , 且志望以满 , 无上岸之情 , 推此 , 皆似是而非也 。 何者?其智力不侔 , 故限江自保;(孙)权之不能越江 , 犹魏贼之不能渡汉 , 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 若大军致讨 , 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 , 下当略民广境 , 示武于内 , 非端坐者也 。 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 , 我之北伐 , 无东顾之忧 , 河南之众不得尽西 , 此之为利 , 亦已深矣 。 (孙)权僭之罪 , 未宜明也 。 ”
从诸葛亮的这一番分析 , 可以看出 , 尽管诸葛亮在思想上也认为孙权称帝是“僭逆”行为 , 是对蜀汉正统地位的挑战 , 但他并不因此就贸然认为该与孙吴断绝关系 。
相反 , 他根据当时的军事、政治形势 , 认为不但不能与孙权绝交 , 而且还应继续保持联盟 , 甚至加强与孙权的关系 。 诸葛亮特别提到当年汉文帝刘恒为了与匈奴和亲 , “卑辞匈奴”;刘备为了与孙吴和好 , 割让三郡给孙权 , 订立湘水之盟 。
老陈谈趣史TB■并续蜀汉42年国祚,与诸葛亮“结好东吴”之谋略有关,能专注北伐
文章图片
孙权称帝
在他看来 , 这些“应权通变 , 弘思远益”的措施 , 都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策略 , 是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的 , 绝不是目光短浅、逞一时之忿的人所能想到的 。 由此可见 , 诸葛亮是一位极其注重实际的政治家 。
经过诸葛亮这一番分析 , 蜀汉臣僚都认识到蜀之联吴是势在必行 , 即使孙权端坐不动 , 也对蜀汉北伐统一大业很有利 。 这也充分揭示出蜀之联吴仅是一种手段 , 并非目的 。 唯其如此 , 诸葛亮才指出:孙权“僭之罪 , 未宜明也” , 强调对孙权称帝的所谓僭逆之罪 , 不宜公开宣露 。
于是 , 诸葛亮立即派遣卫尉陈震去孙吴 , 祝贺孙权践祚 。 陈震一进入吴国境内 , 就宣称他此行的奉聘叙好 , 并希望与孙吴各自约誓 。 陈震到了武昌 , 向孙权献上礼物 , 表示祝贺 。
孙权和陈震升坛歃盟 , 约定灭魏以后 , 交分天下:把徐、豫、幽、青四州划归给孙吴;而把并、凉、冀、兖四州划归给蜀汉;剩下一个司州 , 则以函谷关为界加以瓜分 。
虽然这么具体地划分不过是一纸空文 , 但从心理上却起到了加强孙刘联盟的作用 。 这年九月 , 孙权从思想上解除了西顾之忧 , 放心地从武昌迁都到建业(今南京)去了 。
结语:
从此 , 诸葛亮也减轻了东顾之忧 , 就更加专注于北伐统一的大业了 。 经过诸葛亮的苦心经营 , 直到蜀亡 , 吴、蜀之间基本上相安无事 , 彼此支持 , 未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 在三国鼎立时期 , 比较弱势的吴、蜀两国 , 以联盟的形式对抗强势的魏国 , 乃是当时的特色之一 。 这个特色 , 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