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标识24日正式公开( 二 )


今年2月 ,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 , “玉兔二号”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 , 发现这层结构主要由掺杂着不同大小石块的多孔颗粒物质组成 。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 , 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 , 有望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
研究显示 , 从月球表面往下12米的地层为细粒月壤 , 内嵌有少量石块 , 这一层形成于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之上;地下12米到24米为溅射物沉积层 , 其内部存在大量石块 , 甚至形成了碎石层和碎石堆;从地下24米到40米 , 则是不同时期、更古老的溅射物在不同时期沉积和风化的产物 。 这些研究发现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范围 。
月背“拓荒者”
探测装置助力成果频出
作为月背“拓荒者” , “玉兔二号”探测成果频出 , 离不开各怀绝技的科学探测装置 。
月背地下结构的探测 , 主要得益于测月雷达的工作 。 “玉兔二号”上的测月雷达好比是一台给月球“CT扫描”的设备 , 雷达可发射微波 , 通过电磁波对月球浅层地质结构进行探测 。 对月球地质分层结构的研究 , 便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衔的研究团队 , 根据两个月昼期间高频通道雷达的探测数据和月球浅层物质的特性参数而识别和得出的结论 。
从“嫦娥”与“玉兔”的互拍 , 到首次拍下撞击坑的全景照片 , 一张张令人惊叹的月球影像 , 出自于“玉兔二号”巡视器所搭载的全景相机 。 全景相机由两台一模一样的相机组成 , 安装在“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桅杆上 。 相机可拍摄高分辨率的月面光学影像 , 能够实现三维立体成像 , 跟随月球车对巡视区进行近距离勘测 , 从而进行地形地貌分析 。 相机还能依靠桅杆的左右旋转和上下俯仰 , 对周边环境进行360°拍摄 , 再拼接出整个环拍区域地形地貌的全部形态 。 另外 , 全景相机具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成像模式 。
今年1月 , 一张名为“玉兔回旋舞”的照片引发了关注 。 事实上 , 这是“玉兔二号”在进行原地转向探测 。 先行驶到探测区域 , 然后依次分8个偏航角转动一圈 。 在不同的航向角下 , 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开机探测——前者由可见红外的成像光谱仪、短波红外光谱仪和定标防尘组件构成 , 依靠月球车的移动能力 , 在到达指定科学探测点时 , 对月球车前方0.7米的月表进行精细光谱信息获取 , 分析物质成分;中子探测仪则通过探测月球表面的中性原子和离子 , 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表面 。 (采访人员刘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