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什么时候会用简体字 古人常用的字

提到简体字,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现象,国家为了大家识字认字方便,将古代难写的繁体字改成了现如今的简体字 。即:中国的简体字,好像只是在建国以后才开始流行的 。其实,真实的历史真相是,很久以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的简体字 。

古人在什么时候会用简体字 古人常用的字

文章插图
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因此描绘物体的精细程度各不相同,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简繁之分 。由于汉字是由偏旁、声旁与记号所组成,偏旁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声旁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
可以说,我国的文字繁简程度是不断变化的,繁体字、简体字有时候甚至可以并存,共同记录着我们古代的方方面面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证据,比如: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就有一个他亲手写的碑刻,里面就有一句“摹勒立石,以垂无窮” 。
古人在什么时候会用简体字 古人常用的字

文章插图
【古人在什么时候会用简体字 古人常用的字】这里很显然,这个“无”字与现在的简体字“无”是一模一样的 。
所以,至少在宋徽宗时代,写“无”而不写其繁体字,“无”已经说明当时的简体字已经相当流行了 。这更说明,中国的汉字自从甲骨文时代以来一直在发展,篆体、隶书、草书、楷书等各种汉字的写法更是极大丰富了汉字的体系 。这其中,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行书和草书又是隶书的简化,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钱玄同的《简体字谱》等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 。
在这演变期间,很多古老的文字被一些新的文字所替代,而且,甚至还与简化了的汉字共同使用 。而刚才提到的宋徽宗石刻仍然留存于世,这块石碑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现在被立在了海口市的“五公祠”里面,其中,所谓的“五公”就是指唐宋时代的:李纲、李德裕、赵鼎、胡铨、李光等人,其目的就是纪念这五个曾被贬职的贤人 。
古人在什么时候会用简体字 古人常用的字

文章插图
而其石碑中的“无”字很是显眼,比如:碑文上有“无疆之休”、“以垂无窮”等,都没有写成繁体字“無”字 。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下,作为一国之君文化专家的宋徽宗自然不会写错字 。而且,历朝历代也没有人说这样写是错的,更没有人拿着个说事 。所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无”字的用法是正确的,并非只能写成繁体字的“無” 。
而可笑的事情是,有人在介绍这篇碑文的时候,竟然自作聪明,将原文中的“无”统统改写成了“無”,这真的是贻笑大方了 。这种改动的方式,其实,在现代人这里有很大的市场,他们总自以为是的误认为简体字就是今天中国大陆所使用的文字,一旦涉及到民国以前的时代,就统统将简体字写成相应的繁体字 。
可以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改动方式,更是凸显了其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关于古文字这一方面知识的匮乏 。而至于古人繁体字与简体字通用,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古人在封建伦理下都讲究避讳,一旦涉及到尊者、亲人、贤人等都要为他们避讳 。采用相同读音且意思差不多的简体字来代替,这样既保全了尊者的尊严也保全了书写者的名节,一举两得 。
古人在什么时候会用简体字 古人常用的字

文章插图
在古代,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古人的规矩里有很多东西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陈迹之中,我们已经无法清晰地知道,古代是否还有其他规矩对文字使用有什么别的要求 。而具体什么时候用简体“无”,什么时候用繁体“無”,在古代,肯定是有着一定的规则的 。但是,因为时间久远,古人也没有作出相应的说明,现今我们也没有清晰地探寻出其使用规律 。
比如:在古书《周易》里面写的都是简体“无”而不是繁体字“無”,具体原因不可考 。宋徽宗在他的一首诗贴中曾写道:“乘此能無赋咏篇”,里面竟然又用了繁体字“無”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辽代的佛经中又有“南无無垢臂佛、南无無有香佛”,简繁体“无”与“無”相连,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
后来经研究,在佛与菩萨名字前一律要用“南无”简体,佛与菩萨名字中的“無”只能用繁体“無” 。比如:“南无無垢臂佛”,“無垢臂佛”就是佛的名字,固定用“無”,而他前面要用“南无” 。虽说,也总结了一定的规律,但还是让人无法清晰知道这两个字的具体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