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点香喝茶,围坐一桌,四人畅谈,时而大笑——这是《圆桌派》节目的常态,也是《圆桌派》的特色所在 。《圆桌派》是2016年由优酷人文推出的文化访谈节目,主打“和文化人侃文化,跟会聊天的聊天”,一直以来以一桌四人,谈天说地,活色生香的访谈特点被观众喜爱,成为观众忙碌生活中的精神食粮 。

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文章插图
今年9月,《圆桌派》第五季上线,新一季节目依旧以圆桌为名,旨在体现圆桌席上人人平等的观念,每期节目由窦文涛携手三位嘉宾,延续真实不“装”的窦式主持风格,立足网络,放眼世间,神侃包罗万象的话题,在嬉笑言谈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不设剧本,即兴聊天,平等视角,智慧分享 。这是《圆桌派》节目创立的初心,也是其备受观众喜爱,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
五年五季
在坚守与变化中打造圆桌派品牌特色
2016年10月,《圆桌派》在优酷上线,节目一经播出便获得一致好评 。此后《圆桌派》的影响力与好评度节节高升,第二季豆瓣评分高达9.2分 。今年的第五季,节目预告片播出即有10万余位观众预约,目前豆瓣评分保持在9.0,热度与好评不减 。
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五年来,《圆桌派》形成了自己的节目风格,在节目片头展示、节目环节设计、录制环境选取等细节的呈现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圆桌派”审美体系 。《圆桌派》节目特邀张亚东制作主题曲且五季保持一致,这种连贯性,使得观众每次听到音乐响起都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圆桌派》开场的画面,形成了独特的视听联动效果 。
以中式书房为主题的录制环境,谈论前主持人窦文涛点的一支香,这些固定的流程和形式,促使观众形成特定印象,强化IP记忆 。《圆桌派》的主题和内容也始终一脉相承,邀请不同领域的嘉宾围坐一桌,以一个话题点开始发散,给予观众新的启发 。
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更加完美地呈现节目内容,《圆桌派》节目组在坚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节目细节的调整与完善 。第一季节目每集只有30分钟,很多时候嘉宾的对话因为时长的限制只能戛然而止,有些主题难以深入,为了更加深入的进行内容的展现,节目组不断调整节目的时长,到第五季每集时间达到了一小时十分钟 。
前三季《圆桌派》在节目开始介绍嘉宾前设有片头,每季片头画面均有调整,到第四季节目组取消了片头的设置,直接进入嘉宾介绍,减少不必要的设计,是为了更为直观地呈现节目内容 。这些很大程度上会被观众忽略的细节调整,悄然间提升着节目的质量,给予了观众更为优质的观看体验 。
正是这些坚守与调整成就了《圆桌派》五年来的口碑与影响力,在“变”与“不变”中,《圆桌派》节目组找准自我定位,不断优化节目呈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维对弈 。
老友对谈
在畅快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
《圆桌派》名字中的“派”即“π”,意为“由圆生发,无穷无尽”,寓意着节目中嘉宾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是无穷尽无界限的 。一直以来节目中的气氛都十分轻松、融洽,围坐一桌的四位嘉宾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多年的老友,彼此间十分熟悉,有十足的默契 。而他们又往往性格各异、经历各不相同、所研究领域也各有差异,因而对于问题常常有着不同的思考角度,在谈话的你来我往间碰撞出激烈又灿烂的思想火花 。
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文章插图
每期嘉宾的谈话以“形散神不散”为原则,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广泛的探讨 。《圆桌派》的主题选择往往与社会热点相关,十分贴近时代发展与观众生活 。如邀请邓亚萍结合东京奥运会兵乓球比赛讨论“大心脏”在生活和比赛中的重要性;和陈晓卿谈论凡尔赛这一现象背后潜在的社会与心理因素;和马未都这位社交牛人探讨年轻人现在的社交恐惧症现象 。尽管是围绕特定的话题进行讨论,但是嘉宾的发言并不循规蹈矩,经常笑料丛生,在笑声中道理愈辩愈明,逐渐形成了思路清晰的讨论路径 。
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不同嘉宾因为工作经历,个人身份,知识领域的不同,对待同一个问题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看法,而这种多角度看问题的思路在不经意间给予观众更多的启发 。在谈及年轻人如何社交这一问题上,许子东站在一位大学老师对学生的角度认为“比修养比世故更重要的东西还是你说真话 。”“社交达人”马未都对这一问题则有不同的看法,马未都认为说真话也可以讲技巧,“我们实际在做选择,这个选择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社会成本,所谓的人情练达就是找到一个合理的社会成本的位置 。”不同的看法没有对错之分,更多的是立场的转换,这种转换给了观众更加多维的角度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