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之人本主义理论 什么是人本主义

什么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人本主义理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动力理论强调内在冲突和心理障碍 , 但未能提出有益于健康人格的理论 。人文主义的出现给人性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这一理论思想关注健康人群 , 突出博客的选择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性 。恢复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 赞助挖掘人的潜能 , 寻求人类的幸福 。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来说 , 动机仍然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 。人格不是由无意识的冲突和对焦虑的被动防御驱动的 , 而是由适应、学习、成长和胜利的积极需求驱动的 。他们重视爱情、自尊、自我实现等积极的动机 , 认为心理障碍源于不健康的环境而非不健康的个体 。一旦负面环境消失 , 固有的健康偏见就会积极诱导人们做出有益的改变 。

1.马斯洛与健康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洛对健康的人格非常感兴趣 。他认为 , 如果一个人只致力于研究精神错乱者、心理变态者或罪犯 , 他对人类的信仰就会越来越小 。只讨论不健康的人得到的理论 , 也一定是畸形的 。通过对那些事业有成或成就非凡的个体的讨论 , 马斯洛发现 , 健康的人格关注自己基本需求之外的目的 , 热爱投身于让自己感受深刻的事业 。这种人格被马斯洛称为自我实现型人格 , 是一种能够自由实现自己潜能的状态 。自我实现有两种重要方式:一种是个人内在发展方式 , 强调自我修养 , 注重个人潜能的展示 , 培养健全的人格 , 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另一种方式强调改变社会环境 , 为自我实现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这两种方式是可以统一的 。在寻求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 也要关注、影响、改造环境 。在马斯洛看来 , 人格障碍是未被满足的“缺失”需求(如对爱和自尊的需求)导致的适应不良 。研究表明 , 自卑的人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常感到恐惧、愤怒和抑郁 , 而那些接受自己的人会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

2.卡尔·罗杰斯是个能干的人
罗杰斯的思想人回应的是主观经验 , 而不是客观现实 。他个人的感知和感受被称为现象场 。现象是人格的一部分 , 人格包括自我和我们对外部和内部世界的解释 。在罗杰斯的描述中 , 拥有健康人格的个体被称为功能性人 , 这些人拥有与事实相符的积极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不仅包括真实的自我 , 也包括想象的自我 。真实自我和想象自我的统一是健全人格的主要指标 。
罗杰斯童年不快乐 , 所以他在理论中提出 , 我们不需要让我们有负罪感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 孩子需要能给我们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 。在罗杰斯看来 ,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会使个体学会抛弃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欲望 , 拒绝自己的缺陷和过错 , 只接受别人认可的那部分自己 。这样的发展会让人无法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自己 。无条件的主动注意能力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积极的环境 , 使个体最终达到自我的统一和发展 。当然 , 无条件不应该被视为一个绝对完整的概念 。具体来说 , 就是尊重他人 , 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

3.人本主义理论评价 。
3.1积极的人文主义观
人本主义理论家认为 , 我们最根本的动力是积极的成长 , 自我实现最健康的状况是尽力实现自己的潜能 , 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才华 。这种自然的寻找是一种建设性的诱惑力量 , 诱导个体做出积极的行动 , 强化自我 。人文视角促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自我研究的科学 。它把人当作一个整体 , 而不是像建构主义那样采取碎片化的讨论 , 或者像激进主义那样把人当作黑箱 。讨论的对象也从实验室里的被试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人 。这个理论强调人的主观内心体验 。人本主义给人格研究带来了积极的视角 。它关注的是人的心理健康 , 而不是心理障碍 , 讨论的是如何让人们的现在和未来生活得更好 。此外 , 孤独的概念在人本主义理论中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

3.2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人本主义理论的不足在于“自我实现”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 。同时也完全忽略了无意识的力量 。对于跨文化心理学家来说 ,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描述可能只是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 这种观念在重视群体和家庭的非西方文化中并不实用 。现代脑科学技能的讨论表明 , 大脑中确实存在一个特殊的模块来处理与自我相关的思维 。即使在集体主义文化中 , 自我的概念仍然存在 , 但集体主义在社会背景下强调自我治疗 。所以真正困扰我们的问题应该是:自我应该是人格的中心还是次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