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星星的阵雨体解形消失



“如果冬天来临 , 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 作家 , 被誉为 “诗人中的诗人” , 于1822年7月8日去世 。

像星星的阵雨体解形消失

文章插图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 , 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雪莱诗作的浪漫之处不仅在于瑰丽广博的想象 , 更在这背后的坚定信念——他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真、善、美世界的憧憬 。
1792年8月4日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 , 12岁进入伊顿公学 , 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 , 1811年3月25日 , 因散发《无神论的必然》 , 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 。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 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 , 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 , 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从意大利里窝那前往拉斯佩齐亚 , 途中遭遇暴风雨 , 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覆舟淹死 , 雪莱时年不满30周岁 。
郭沫若这样评价雪莱:“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 。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妙的好诗 。”
像星星的阵雨体解形消失

文章插图
年少风流
像星星的阵雨体解形消失

文章插图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 , 他祖父是受封的男爵 , 父亲是辉格党议员 。雪莱天资聪慧、根骨异于常人 , 当同龄孩子还在识字的时候 , 他已经开始写诗了 。12岁的时候 , 雪莱进入了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伊顿公学 , 并在这里展现出了自己多情的特性 。
他迷恋上了一个男孩 , 每天晚上他们临睡前都彼此亲吻对方 。1810年 , 雪莱进入牛津大学读书 , 除了受到休谟和葛德文等人的自由思想影响外 , 还结识了好基友托马斯·杰斐逊·霍格 。两人的基情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我们不得而知 , 但这份好友关系持续了一辈子 。好基友在一起总该做点什么 , 才对得起这段无悔的青春 。叛逆的雪莱和霍格于是干了件大事 , 他们写下反对基督教的《无神论的必要性》 , 并四处散发 。结果没几天两人就被学校开除了 。
第一次私奔
像星星的阵雨体解形消失

文章插图
雪莱长相斯文 , 很讨女孩子喜欢 , 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 , 大学期间经常出去浪 , 女人缘好到让霍格眼红 。没隔多久 , 被父亲赶出家门而滞留伦敦的雪莱就获得了一个15岁女孩狂热的崇拜与爱恋 。她的名字叫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Harriet Westbrook) , 是雪莱妹妹的朋友 。为了讨好雪莱 , 哈丽雅特模仿、发表他的各种观点 , 甚至是不被当时社会容忍的无神论 。结果可想而知 。哈丽雅特向雪莱哭诉自己受到了父亲、学校的虐待 。为了“拯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 最终 , 19岁的雪莱带着16岁的哈丽雅特私奔到苏格兰 , 并在爱丁堡结婚 。
爱情终归是要经济作为支撑的 , 没几天雪莱就捉襟见肘 , 向基友霍格求助 , 霍格义无反顾地赶到爱丁堡 。故事的走向越来越狗血 。霍格爱上雪莱青春貌美的新娘 , 并趁着雪莱回家拿钱的机会 , 企图勾引哈丽雅特 , 但哈丽雅特拒绝了 。这事传到雪莱耳朵里 , 他不仅没有生霍格的气 , 还写信告诉霍格自己没有丝毫嫉妒 , 并暗示如果哈丽雅特同意的话 , 雪莱希望能和霍格共享妻子 。对于雪莱来说 , 能同时和两个感情深厚的人(霍格与哈丽雅特)在一起 , 是再完美不过的事情 。但既然哈丽雅特不愿意 , 他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
雪莱和哈丽雅特终究没有天长地久 , 但并不是因为霍格 , 而是因为哈丽雅特的姐姐伊莱扎 。雪莱对伊莱扎“深恶痛绝” , 然而哈丽雅特却对姐姐言听计从 。雪莱也逐渐觉得妻子不追求先进 , 和自己不在一个思想高度 , 认为哈丽雅特嫁给他是贪图钱财罢了 , 这位风流才子开始后悔当年的一时冲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