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说史#明以此兴起,亦以此亡,归天下权为一人——锦衣卫( 二 )
锦衣卫一旦腐败 , 大明的灾难就要来了 。 二、锦衣卫滥用职权 , 明之国祚危矣
因为锦衣卫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 , 锦衣卫的指挥使又多是皇帝的心腹 。 因此锦衣卫在大明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文武百官都想巴结锦衣卫 。 很多规模巨大的真正斗争都能看见锦衣卫的身影 。 就拿明初的胡惟庸案来说 , 朱元璋谋划了数年之久 , 借着锦衣卫之手 , 除掉了很多大权在握的功臣 , 其中真正想谋反的能有几个 , 朱元璋是心知肚明的 , 但他的目的不仅仅是铲除“奸邪” , 更重要的是收回皇权 。 而锦衣卫借着朱元璋的诏令排除异己 ,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锦衣卫作为收拢皇权的暴力工具 , 手段黑辣达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 。 诏狱中刑具多达十八种 , 毒水、夹指、烙铁 , 无所不用其极 , 受刑者全身筋肉溃烂 ,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 狱中被打死的人数不胜数 , 朱元璋开国就以“重典治国” , 这也是锦衣卫有恃无恐的一大原因 。
文章图片
更可怕的是 , 锦衣卫有时只需要往皇帝的桌子上递一张纸条 , 就能决定一个大臣的生死 。 致使很多大臣在每天上朝之前 , 都会给家人交代好后世 , 留下遗书 , 如果平安退朝 , 就暗自庆幸又多活了一天 。 锦衣卫对于人性的压迫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 另外 , 大明的历代皇帝 , 都有着多疑的“传统” , 锦衣卫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明朝社会的上空 , 让人喘息不得 。
对官是如此 , 对民就更肆无忌惮了 。 前文提过 , 锦衣卫为了控制百姓 , 招收了很多鸡鸣狗盗之徒 , 这些人本来素质就低 , 手中有了权力之后 , 对百姓的剥削也就日益严苛 。 因为锦衣卫的“油水多”“权力大”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锦衣卫的队伍 , 鱼肉百姓 。
明太祖建立锦衣卫之初 , 仅五六千人 , 到了明末竟然有了十五六万 , 这些锦衣卫都吃着朝廷的俸禄 , 不仅给朝廷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 还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极其不正的风气:混混无赖都能挂上官职 , 辛苦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讽刺的是 , 当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进京城之后 , 这些号称巩固皇权的十五六万的锦衣卫 , 全都不见了踪影 。
除了以上的恶行 , 锦衣卫对明社会最大的祸害还是破坏“法律” , 司法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 。 但古代封建社会虽然历代都有法律 , 但它们的法律都是为了皇权服务的 , 皇权是永远凌驾在法律之上的 。 而代表皇权的锦衣卫甚至能扭曲法律 。
文章图片
因为锦衣卫具有绝大的权力和狠毒的行事作风 , 当他们办案时 , 一般人都不敢过问 。 这也就给了他们极大的”发挥空间“ 。 锦衣卫审问“犯人”时 , 目的往往都不是为了查明真相 , 而是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 如果得不到 , 就屈打成招 。 明朝社会在锦衣卫的搅和下 , 冤案丛生 , 极度黑暗 。
锦衣卫就是悬在明朝众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人们都缩着脖子小心翼翼地活着 , 深怕一不小心 , 宝剑就掉下来 , 要了自己的小命 。 三、明知道锦衣卫不好 , 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没有废除锦衣卫的想法?
明朝历代 , 社会各界都有着废除锦衣卫的声音 , 但皇帝的耳朵好像聋了似的 , 根本听不见 。 虽然皇帝又是也忌惮锦衣卫的权力过大 , 会威胁到他 。 但是从未有过罢废的举动 。 宪宗皇帝设立西厂、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都是为了平衡这些特务机构的权力 。 但造成的后果往往是 , 厂卫串通、狼狈为奸 。
弘治九年 , 吏部史典徐珪慨然上奏:“臣在刑部任职三年以来 , 所审问的犯人大多是东厂镇抚司缉拿的 , 他们有的是被校尉构陷的 , 有的是因为校尉报私仇 , 还有的是受到校尉栽赃陷害 , 为校尉抵罪的 。 据臣调查 , 他们所言句句属实 。 厂卫祸害民众久矣 , 臣恭请陛下罢废厂卫 , 臣一介微躯 , 死不足惜 , 前后左右都是厂卫的人 , 臣今日所言必遭祸端 。 只要陛下愿意听取臣的建议 , 就算需要臣死了 , 也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