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是否真有三顾茅庐,三顾还是多顾

建安12年(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 , 辅佐刘备 ,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27岁 。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有一个“三顾茅庐”的典故 , 也有一种说法叫“三顾草庐” 。
【历史故事】是否真有三顾茅庐,三顾还是多顾
文章图片
笔者今天要讲的三顾茅庐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不一样 , 三顾茅庐的版本很多 。 流传最广的肯定是演义版 , 最下饭的也是演义版 。 所谓“三顾茅庐”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 就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家里 。 但是就这几个字 , 很多史学家研究了大半辈子 , 百家争言 , 讨论得热火朝天 , 关于三顾茅庐的争议自古有之 。
【历史故事】是否真有三顾茅庐,三顾还是多顾
文章图片
首先是真假之争 , 《魏略》记载的是诸葛亮主动找的刘备 , 《三国志》《出师表》记载刘备主动找的诸葛亮 , 我觉得这三步典籍记载的都对 。 因为古代记录东西的方式就是用笔写在载体上 , 然后需要史官帮忙保存 , 遇到打仗、迁都、搬家之类的 , 还要搬来搬去的 , 古代物流又不发达 , 可以在各种客观的外力因素下 , 丢失了一些中间佐证的材料 , 暂时无法将《魏略》和《三国志》的记载联系起来 。 再者《出师表》是诸葛亮自己写的 , 写给刘禅看的 , 这个不可能有假 , 当时很多了解经过的老将都在呢 , 诸葛亮不可能瞎编 。 所以“三顾茅庐”这件事情是真正存在的 。
【历史故事】是否真有三顾茅庐,三顾还是多顾
文章图片
《魏略》刚好记载了诸葛亮去找刘备的部分 , 《三国志》刚好记载了刘备“三顾”的部分 , 三顾之前 , 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 没有记载或者丢失了 , 所以导致史学家在这个真实性上起了争执 , 这个可以理解 。 我大胆推测一下事情的经过 , 诸葛亮先去见了刘备 , 毛遂自荐 , 给刘备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 然后刘备再去诸葛亮的家里谈了三次 , 深入了解之后 , 刘备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诸葛亮觉得在刘备这里肯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 然后诸葛亮出山了 。 我觉得这样逻辑上是通顺的 。 试想一下 , 诸葛亮出山时27岁 , 没有任何职场经验 , 这个时候的刘备46岁的样子 , 身经百战 , 职场老前辈 , 在没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 让一个职场老手去请一个职场菜鸟来帮忙 , 不大可能 。
【历史故事】是否真有三顾茅庐,三顾还是多顾
文章图片
其次“三顾”之争 , 三在古汉语里面是多的意思 , 到底是“三顾”还是“多顾”呢?这个很难推断 。 他们这段时间都在刘表的势力范围 , 刘表是诸葛亮的姨夫 , 刘表这里有很多门人士大夫 , 和诸葛亮都很熟 。 诸葛亮想要当官 , 刘表直接或者间接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 刘表是诸葛亮必须要借助的跳台 , 如果没有刘表的门客帮忙宣传 , 诸葛亮的“自比管仲”言行就是疯子 , 可能就是另外一幅风景 , 诸葛亮的老子提着草鞋 , 从村东头追到村西头:“我让你一天胡思乱想 , 我让你一天不好好干活 , 还管仲 , 你到是给我下田去管种啊!”
虽然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没有一官半职 , 但是和刘备的朋友圈是重合的 , 也就是说他们在一个圈子里面 , 而且刘备在荆州范围干了六年 , 他们有很多聊天的机会 。 一来二去 , 诸葛亮和刘备越聊越投机 , 诸葛亮说:“我那里安静 , 风景好 , 去我那里不怕隔墙有耳 。 ”所以“三顾”和“多顾”之争 , 大可不必 , 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出山前 , 和刘备见面肯定大于3次的 。 而且可以肯定刘备是很欣赏诸葛亮的 , 诸葛亮才敢对刘禅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还有一种是《三国志》粉丝之间的争论 , 《三国志》对这一事件的记录只有几个字:“凡三往 , 乃见” , 因为古语和现代汉语的语境是不一样的 , 不能完全按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翻译 。 所以这里有两种不一样的观点:
一:去了三次 , 最后一次才见着;
二:去了三次 , 三次都见着了 。
【历史故事】是否真有三顾茅庐,三顾还是多顾】都有可能 , 我上面说了诸葛亮和刘备可能见过很多次 , 所以我的观点是去了多次 , 而且每次都聊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