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真正聪明的人, 往往有一种厚黑“心计”, 就是懂得“装傻”

两个故事告诉你:真正聪明的人 , 往往有一种厚黑“心计” , 这种厚黑“心计”就是懂得“装傻” 。 自古以来 , 越是聪明的人 , 越懂得“装傻” , 或以此打败竞争对手 , 或以此保护自己 。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翁名叫王允之 。 王允之是东晋名将 , 出身“琅邪王氏” , 还是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的堂侄 。
王允之出身名门世家 , 自幼饱读史籍 , 机警聪明 。 王允之的堂伯父王敦认为他“似己(像自己一样聪慧机警)” , 所以对王允之十分喜爱 , 常常携王允之出入自己的卧室、军帐 , 走那带那 , 同床而眠 , 搞的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
【历史故事】真正聪明的人, 往往有一种厚黑“心计”, 就是懂得“装傻”
文章图片
晋明帝时 , 有一天夜晚 , 大将军王敦邀亲信钱凤在大帐喝酒 , 王允之也在席上 。 但他年纪小 , 不胜酒力 , 喝了点酒 , 就撑不住先去睡觉了 。
王敦和钱凤喝到半夜 , 一激动 , 忘了王允之的事 , 就在席间大声讨论起如何攻打建康 , 密谋造反的事 。 王允之当时已醒来 , 听到了王敦和钱凤的全部对话 。 但他聪明 , 深知这是王敦的机密 , 如果被王敦知道自己听到了 , 定会杀人灭口 。
王允之灵机一动 , 使劲扣自己的嗓子 , 在床上呕吐一番 , 弄得衣服、被褥和脸上都是呕吐物 , 但他却装作醉酒不知 , 仍躺在呕吐物上睡觉 。
钱凤走后 , 王敦突然想起王允之 , 心中大惊 , 暗叫不妙 , 就提起一把利刃 , 掀开帐子 , 查看王允之 。 王敦看到王允之躺在呕吐物上熟睡 , 释然一笑 , 这才打消了疑虑 。
不久后 , 王允之就以父亲王舒新拜廷尉为由 , 请求返回建康探望见父亲 , 王敦不疑 , 当即准许 , 派人护送王允之返回建康 。 不料 , 王允之到建康后 , 马上把王敦的密谋告诉王舒 , 王舒于是与丞相王导一同禀报晋明帝司马绍 , 让其早作准备 。
由于晋明帝司马绍提前得知了王敦的全部计划 , 所以后来王敦起兵后 , 司马绍很快就平定了王敦之乱 。 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后 , 打算给王允之授官 , 却被王舒以儿子年纪太小为由婉拒 。
王舒去世后 , 时年30岁的王允之 , 在王导等先辈的敦促下 , 以家族、国家大局为计 , 出仕为官 。 王允之机智聪明 , 为政有方 , 很快就做出了成绩 , 成为一代名将 。
【历史故事】真正聪明的人, 往往有一种厚黑“心计”, 就是懂得“装傻”
文章图片
王允之遇事不惊 , 处事不乱 , 张弛有度 , 三思后行 , 在危难时刻 , 用厚黑“心计”——“装傻” , 不仅成功保身 , 还为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立下功劳 , 真乃是智慧超人 , 大智若愚的典型代表 。
类似王允之这样的智慧人物还有很多 , 比如春秋时期的郑国商人弦高 , 《智囊》中就详细记载 , 并点评了“弦高智退秦军”的故事 。
公元前268年 , 秦穆公派老将百里奚的儿子百里视(孟明视)为大将 , 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 , 白乙丙为副将 , 率领300辆兵车 , 偷偷地去打郑国 。
由于郑国离秦国比较远 , 又是秘密行军 , 所以秦军直到第2年2月才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 。 这时 , 郑国贩牛的商人弦高 , 正赶着牛到洛邑去做买卖 , 无意中发现了秦军 。
【历史故事】真正聪明的人, 往往有一种厚黑“心计”, 就是懂得“装傻”】弦高看出了秦军的来意 , 但这时再去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 他急中生智 , 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秦军的动向 , 一面拦住秦军 , 假装自己是郑国的使者 , 求见秦国主将 。
孟明视大吃一惊 , 亲自接见“使臣” , 问他要干什么?那“使臣”说:“我叫弦高 , 我们的国君得知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 , 特地派我送上一份薄礼 , 慰劳贵军将士 , 表示我们一点心意 。 ”
说罢 , 弦高就献上4张熟牛皮和12头肥牛 。 孟明视和西乞术 , 白乙丙面面相觑 , 一脸惊愕 , 因为他们本次出征的计划是轻车急行 , 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 , 突然袭击 。 孟明视以为他们的计划被识破 , 只好将计就计 , 收下弦高的礼物 , 假惺惺地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 , 你们何必这么费心 , 既然如此 , 我们也就收下了 。 ”
而这时 , 郑国国君已经收到消息 , 便对在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下了逐客令 , 并摆出一副严阵以待 , 要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
【历史故事】真正聪明的人, 往往有一种厚黑“心计”, 就是懂得“装傻”
文章图片
弦高走后 , 孟明视又得知郑国下了逐客令 , 便对西乞术 , 白乙丙说:“郑国早有准备 , 偷袭没有希望了 , 我们还是回国吧 。 ”说罢 , 只好灭掉滑国 , 回秦国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