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风水组合(图文)

在旅华的外国游客眼里,中国汉族民居给人的最初印象并不佳,它们千篇一律,单调乏味,设计雷同,别无可取 。
这些城市住宅区的正面给行人一种极度单调乏味的印象 。人们通常只能看到高矮大小不一的屋顶和掩映其间的树梢,至于房屋的其他部分,因为有院墙遮挡,就几乎看不到了 。
至于说到汉人的建筑艺术,在中国西部地区并不显得别致多样 。建筑物的式样以至布局到处都是一个样子,不管是居民住房也罢,政府机关用房或庙宇也罢 。建筑的布局是这样的:在院落深处正对着大门,是长方形的正房 。大门左右两边则是两座类似的厢房,与正房成直角 。这些房屋的前墙是木条栏栅状的,用纸糊着,墙上开有门,其他三面砖墙上别无门窗 。所有汉族人的住房都是按照这种布局修建的 。其区别仅在于大小不同,雕饰图案之复杂精美程度不一而已 。
然而,如果他们能走进这些大小不同的四合院里,仔细看看,那么,则会感受到,在这些貌不惊人的庭院里面,却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诚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言:“我们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而赋予庭院以此种魅力并以此开创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建筑文化的功劳,除部分可归之于建筑匠人(木工、瓦工)外,大部分恐怕还得归之于风水先生 。因为如何对庭院内各建筑要素进行合理组合,是风水阳宅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们从任何一部风水通论著作中,都可以查阅到有关这方面的论述 。
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观念很重,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如同乡、帮会等常有拟似亲属组织的现象,甚至政治、教育亦受影响 。相对于欧美国家重视团体观念,讲究个人在各种团体中的权利义务,中国自有其文化上的特色 。中国文化是以其人性自然而稳定的亲情,作为内圣外王的整体思想的根基,使血亲的讲究上接文化的讲究,使家庭观念因此被扩充、被导向文化的意义,血脉的永恒与文化意义的永恒于是贯通一致 。这一切,折射到建筑上,就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 。小到寻常百姓家,大到寺院、书院、村落、都市以及城外的山峦形态,大都以这种合院格局为共同基础,其区别仅在于规模、用料和精美程度不同而已 。
合院式住宅的一般格局是:
(1)建筑物以三合或四合排列,中围一院 。(2)建筑主要朝院,以院解决通风、采光、排水、交通等需要 。
(3)以墙、廊联系或围绕建筑,成一合院 。合院对外封闭,大门尽量朝南,北面较少开口 。(4)一个合院规模不足,如需扩大,以重重院落相套,向纵深与横向发展 。如此一来,纵深形成一进一院交互的关系,横向也形成一顺一跨院的关系 。
(5)交通系统,主要随着屋檐做格子状分布,不下雨时自然可走庭院 。南方有时屋内靠庭院一边,也形成一屋内交通系统 。(6)在合院群中,纵向有明显轴线意味,横向则左右大体对称 。主要建筑物如厅、堂、长辈住房等,排列中心主轴线上,附属房屋则位居次轴 。轴线上的前段,一般以“前公后私”、“前下后上”为原则,把对外的房间与下房放在前头 。
(7)在思想呈现方面,除了“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外,自然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堂屋的设置最为独特了 。
以上这样的四合院格局,是风水阳宅内形理论的主题所在,只不过风水先生表述时采用的是合之者吉、逆之者凶的独特修辞手法罢了 。
下面择其要者逐条叙述并评论 。
“凡人家起屋,屋后莫起屋,谓之停丧,损人口,若人住此小屋,尤不吉 。”在中国人的位序观念中,一般前下后上、前卑后尊 。如果人家屋后起小屋,则势必打乱已有的尊卑关系,这在礼制为本的封建社会,显然不能容忍 。然而在地皮相对紧缺的都市社会里,这条禁例有时也会被打破 。例如北京过去有的大四合院就在正房的后面另辟长方院子,建低矮的后罩房[图61(a)(d)] 。尽管如此,这些宅主毕竟还是相信“若人住此小屋,尤不吉”的说法,只将厨房、贮藏室以及仆役住房布置于此,并不自住 。
“凡宅起丁字屋,主无家,主绝人丁 。”这里的“丁字屋”是指在堂屋东间(或西间)接连盖东厢房(或西厢房) 。如此组合屋宇,虽然不至于“主无家,主绝人丁”,然而看起来很不舒服却也是客观事实 。
“凡宅起屋,前低后高,主发财禄兴旺 。”此条与前已论及的宅基前低后高的道理相同,兹不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