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古代人不用上班?那钱从哪里来?
文章图片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首先 , 要郑重纠正下 , 谁说“古代人不用上班”?
虽说古代科技与经济条件落后 , 但“上班挣钱”这事儿 , 距离古人的生活并不遥远 。 比如看看明王朝的世情百态 , 就知古代的“上班族” , 那是大有人在 。
首先说说一群古代公认的“上班族”:官员们 。 别管官大官小 , 都要靠“上班”来拿俸禄 。 明朝的官员“工资” , 一直被人吐槽太低 , 但结合当时的经济水平 , 就知真不算低 。
文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 , 哪怕正九品的县主薄 , “年薪”也有60石禄米 , 相当于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 , 普通地主家庭一年的纯收入 。 另外还有“优免”特权 。 凭着这特权 , 官员们不但不用承担赋税劳役 , 还能借机大肆兼并土地 。 发展到明朝中后期 , “士大夫又多田产”已是常态 。 许多“清流”人前“安贫乐道” , 名下的产业 , 早已是天文数字 。
【『朝文社』古代人不用上班?那钱从哪里来?】但这“工资” , 最初也不好挣:明初时 , 官员们就任到岗 , 就要遵循《授职到任须知》 , 后来又变成《责任条例》 , 里面详细开列官员任期内的各类事务 , 考核的时候一件件查对 , 有一条完不成 , 后果都相当严重 。 就算没犯贪污腐败之类的大错 , 只要工作“没对上” , 被严惩也是常事 。 以明朝学者何良俊的感慨 , 明初时做个官 , 那真是“吃了多少辛苦 , 受了多少惊骇” , 明初廉洁高效的吏治 , 高速发展的工农业 , 就有这“官不聊生”的功劳 。
而比起这些“上班”的官僚们来 , 明代的各行各业里 , “上班族”的群体 , 也是在不停扩大 。 比如工匠们 , 明初的工匠们 , 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役 , 甚至要轮班到京城服役 。 明代中期起 , “服役”的口子越来越松 , 工匠们能“自由趁做” , 手工业也就加速发展 。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里就感慨 , 明朝工匠的行当 , 有三百六十行之多 。 《江宁县志》记载 , 正德年间的江宁县里 , 铺行就有一百零四家 , 社会分工空前细化 。
文章图片
如此一来 , 城乡百工里 , “上班族”也是越来越多 。 比如明代徽州的冶铁业 , 每夜冶炼操作 , 轮番“上班”的工匠就有四五十人 。 浙江嘉兴石门镇这一个镇 , 油坊就有二十多家 , “上班”的油工有八百人之多 。 制瓷中心景德镇的佣工 , 明代时也有数万人之多 。 以造纸闻名的石塘镇 , 全镇的纸工也在两千人以上 。
更典型的是纺织业 , 江南的“机户”们 , 每家都有二三十台织机 , 动辄雇佣数十名工人 。 单一个苏州城里 , 染工与织工都各有数千人 , 内部更有“车工”“纺工”“缎工”等不同工种 。 每天苏州清晨的玄庙口 , 就有数百工人在那里等活 , 等着“机户”们来雇佣 , 按工作天数来领取薪水 。
“工资水平”也是各不同:比如在衙门里 , 以《宛署杂记》的记载 , 明代县衙的差役 , 年收入是20两白银 。 赶车的马夫待遇高 , 年收入能有四十两白银 。 装钉匠每天“工食银”七分 , 装炭匠要好得多 , 每天可以拿到三钱 。 比较惨的是衙门里的“更夫”和“铺兵” , 辛苦一年也就三四两银子 。 有技术 , 才能拿得多 。
文章图片
各行各业的工匠也是如此 , 比如景德镇的瓷工和石门镇的油工 , 都是“按日以银”领工资 。 油工们每天可以拿到二分白银 。 但高水平的工匠 , 其收入也水涨船高:嘉靖年间擅长做小木器的鲍匠 , 万历年间擅长铜器的胡四 , 其“作品”无不卖出天价 。 晚明学者张岱叹息 , 很多没读过书的工匠 , 就凭着一手精巧手艺 , 不但能赚取巨额财富 , 还可以登堂入室 , “与缙绅先生列座抗礼焉” 。 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就在“上班族”的精巧劳作里 , 不知不觉就在改变 。
- 明天的猎人不用拆外罩,去灰尘又快又干净,非常棒,清洗电扇这么简单
- 培坚谈八卦和珅跌倒时为什么不用乾隆给的救命信?,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历史驿栈上万人方便如何解决?古代人其实还挺聪明的,故宫一个厕所都没有
- 王者解说王老湿保洁阿姨透露小妙招,方便又干净,油烟机脏了不用拆下来洗了
- 朝文社历史上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
- 朝文社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
- 正史圣地 刘备需三将曹操需六将,此人一将不用就赢了吕布和马超,打赢吕布
- 「花卉盆栽」非常适合懒人新手养,不用管就得长得旺,花开满盆!,4种花
- 「朝文社」看看这些段子,元朝是怎样一个朝代
- 飞妈叨剧:就不用责怪皇上了,《清平乐》知道了男人的这2个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