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的木和马#古人的思维,令人钦佩,古代城墙的建设
虽然中国古代一些建在特殊地貌上的坚城 , 比如著名的“合州钓鱼城” , 也有“城墙外面是斜坡”的地貌特征 , 但是放在大多数战略条件下 , 无论古今战争 , “城墙外的地修成斜坡”这事儿 , 都是个严重不靠谱的事 。
首先一个原因是 , 哪怕在古代科技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 放在大多数城池攻坚战里 , 就算把城墙修在斜坡上 , 作战意义实在有限 。
理论上说 , 把城墙外的地修成斜坡 , 攻城部队攀爬难度增大 , 防御效果确实能提升 , 但城池攻坚战的胜败关键 , 并不是“城墙外有没有斜坡” 。
哪怕是冷兵器战争年代 , 中国古代的攻城器械 , 也是突飞猛进 。
比如战国时就常用的“云梯” , 发展到魏晋年间时 , 已经变成了用六轮车驱动的大家伙 , 主梯上还有双轮 , 能沿着城墙滑动上去 。
唐代起这“大家伙” , 更有轮轴连接折叠 , 四周还有牛皮护具 , 冲击力一代代强 。
文章图片
巨木制造的“飞楼” , 那更是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怪兽”
飞楼 , 往往都造到和城墙同高 , 上下分为若干层 , 接近城墙后可以平射弩箭压制守军 , 掩护部队攻击 。
唐宋时期 , 由于弩箭技术的进步 , 一种简单粗暴打法也十分流行:就摆开射程“千步”的床子弩 , 冲着城墙发射“大凿头箭” 。
等着这些“大凿头箭”在城墙上密密麻麻扎一堆 , 攻城士兵们再抓着“大凿头箭”向上攀爬 。
多少防卫森严的城池 , 都是这么“啃”下来的 。
所以 , 面对这些科技有限但智慧爆表的“冷兵器时代攻城装备” , 城墙外的斜坡修得再好 , 那也真是拦不住 。
而放在中国古代的城池防御战上 , 但凡有头脑的军事主官 , 都不会想“修斜坡” , 而是要在“深挖壕沟”“加固城墙”“正面防御”等环节上做文章 。
如公元451年的盱眙之战 , 面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的五十万大军 。
刘宋盱眙太守沈璞早早加固了城墙 。 打红了眼的北魏军队用冲车屡次撞城 , 却丁点撞不动 。
多次登城搏杀也被击退 。 最后只能狼狈北撤 。 两千盱眙军民 , 就凭着坚硬城池和铁血搏杀精神 , 打出一场古代防御战奇迹 。
文章图片
而公元1259年的宋蒙鄂州之战 , 更见证了“正面防御”的重要性:蒙古“东路军统帅”忽必烈率领的精锐 , 不但将鄂州团团围住 , 还一度凿破了鄂州西南城墙 。
当惊慌的宋军准备修补城墙时 , 统帅鄂州防务的南宋右丞相贾似道果断部署 , 命人沿着城墙内壁建造木栅栏 , 一夜之间迅速完工 。
这牢固的“二道防线” , 也叫忽必烈 , 这位未来的元世祖怅然撤退 , 还扔下了一句服气名言:“吾安得似道而用之 。 ”
面对这一类的恶仗 , 倘若守城方把心思花在“修斜坡”上 , 那才是脑筋用错了地方 。
战果?百分百是另一个结局 。
而第二个原因就有意思了:就算“城墙外面修斜坡”能起到奇效 , 确保战事百分百胜利 , 以古代的科技条件 , 这事儿 , 也是真修不起 。
既然是“城墙外面修斜坡” , 那也就意味着 , 要把整个城池“垫高” 。
可一座普通的城池 , 就得几万至几十万人 , 外加街道楼阁各种建筑 , 倘若地基不牢 , “垫高”的城池不用敌人来 , 自己就得陷进去 。
可地基要打牢 , 建筑材料就很重要 。
可现代人熟悉的水泥等建筑材料 , 古时根本就没影 。
放在古代社会 , 赶上修桥铺路砌城头这类大工程 , 建筑材料都金贵无比 。
比如传统的建筑材料石灰 , 商周秦汉时多用来修造陵墓与宫殿 。
西汉起又出现了三合土(石灰、黄土、沙子混搭) , 是筑城的专用材料 。
南北朝起又出现了糯米灰浆 , 元明清年间时已广泛用于城墙水利等各种建筑里 。
- 史说新域成为时代英雄,赢得两个国家对军人的至高褒赏,他一战扬名天下
- 义芳君说茶古人如何存茶?原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办法,千万别小瞧古人的智慧,原创
- 文史控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却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韩信功高盖主被吕后骗杀
- 好运道甄藏吸引人的是它的油润。,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和田玉籽料
- 【游坦之】面对日本人的道歉,赵一曼的孙女怎么说?回答让人钦佩
- 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
- 人生百味疯过无悔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主要因为他有非常人的几个特点
- 古时候是不是女人的能力与文化水平无关?,从王熙凤的例子来看
- 是我历史君DNA检测结果日本人拒绝接受,日本人的祖先是谁?徐福蒙冤千年
- 一个人的历史文不如曹植,勇不如曹彰的曹丕,却是个守成之君,武不如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