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讲史]离不开这三个“火烧”,各个有特点,说到三国历史为何精彩

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 这是形容领导的雷厉风行 。 但在中国历史上 , 也有三场著名的大火 , 这三场大火不得了 , 一烧就烧出了一段精彩纷呈的三国历史 。 So , 今天笔者给大家提供一种另类解读三国历史的观点 , 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 这三场大火就是: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连营 。
有的读者会说:这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吗?不是的 , 这三场大火确实存在于历史之中 。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 更有趣的是这三场大火都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 由于这三场大火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以及对三国历史的推动作用都不尽相同 , 而又都具有奠定性的作用 , 如今回头去看这三场大火 , 发现它们几乎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三国的历史 。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下面详细给大家分析一下;
[市井讲史]离不开这三个“火烧”,各个有特点,说到三国历史为何精彩
文章图片
火烧乌巢:奠定曹操集团在北方的胜利和崛起
曹操一生中打的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官渡之战 , 这是曹操奠定自己在北方胜利的基础 , 官渡之战是和袁绍打 。 那时候袁绍的势力有多强大呢?《三国志·魏武纪》中写道: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 , 兼四州之地 , 觽十余万 。
四州就是幽州、冀州、青州、并州 , 可以说彼时北方绝大部分都掌握在袁绍的手中 。 而曹操是个什么情况呢?当时曹操综合实力无法和袁绍相提并论 , 他的地盘仅限于兖州、徐州和部分青州与豫州之地 。 两者彼时作为北方最为强大的两大军事集团 , 一场冲突在所难免 , 胜者将是北方的王者 。
官渡之战曹操打的相当辛苦 , 一方面他既要派兵防范北方的袁绍 , 又要防备后方的刘表和江东的孙策 。 而袁绍也在积极的号召南方割据势力响应自己 , 一起夹击曹操 。
[市井讲史]离不开这三个“火烧”,各个有特点,说到三国历史为何精彩
文章图片
时袁绍举兵南侵 , 遣使招诱豫州诸郡 , 诸郡多受其命——《三国志·赵俨传》;太祖征袁绍 , 而刘表为绍援 , 关中诸将又中立——《三国志·卫觊传》
这些都是曹操当时面临的危险形势 , 官渡之战开打后 , 前期袁绍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 但随着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 , 曹操便面临着缺乏粮草的窘迫处境 , 当时曹操很是悲观 , 一度打算和袁绍和谈 , 然后退守许都 。
操众少粮尽 , 士卒疲乏 , 百姓困于征赋 , 多叛归绍者 , 操患之 , 与荀彧书 , 议欲还许 , 以致绍师——《资治通鉴》
但是在荀彧的鼓励下 , 曹操还是坚持了下来 。 当时的曹操其实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曹瞒传》中说他只有一个月的物资储备) , 荀彧尽管劝曹操坚持 , 但其实他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 毕竟他无法凭空变出粮食来 , 当时曹操方面唯一的策略就是等待 , 等待一个机会的出现 。
[市井讲史]离不开这三个“火烧”,各个有特点,说到三国历史为何精彩
文章图片
而这个机会最终叫他等来了 , 那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的叛变 。 一个许攸杀不了几个敌人 , 但是他却带来一个非常有用的消息 , 那就是袁绍的后勤重地乌巢防备松弛 。
攸曰:“公孤军独守 , 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 , 此危急之日也 。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 , 在故市、乌巢 , 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 , 不意而至 , 燔其积聚 , 不过三日 , 袁氏自败也 。 ”;既至 , 围屯 , 大放火 , 营中惊乱 。 大破之 , 尽燔其粮谷宝货——《曹瞒传》
在许攸的建议下 , 曹军通过火烧乌巢 , 一把大火把袁绍囤积在黄河边上的粮草烧了个干干净净 , 袁绍的军队由此全线溃败 , 曹操大获全胜 , 袁绍此战中损失惨重 , 一举损失7~8万人 , 从此再也无力和曹操争锋 。 而曹操从此在北方站稳脚跟 , 接着一路北上相继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 , 整个北方从此落入曹操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