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鼓膜都有双重作用吗

鼓膜也称耳膜,为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鼓膜的作用不过是传导声波振动罢了 。鼓膜穿孔以后,听力下降,人们说,耳病治疗,这是因为破裂的鼓膜不能很好地振动,正像破了的鼓皮,再使锤敲它也不会响一样 。但是,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道理不仅如此 。试用一小块薄棉花片或塑料片,沾上一滴甘油,平整地贴在穿孔的鼓膜上,不少患者的听力会立即显著提高 。这是什么道理呢?
鼓膜穿孔多出於意外或病变,鼓膜虽深藏于外耳道底部,却可能因外伤而穿孔 。例如:(1)掏耳朵时,乐极生悲不慎伤到 。(2)由于大气压力变化引起的「耳气压伤」常常易伤及鼓膜 。譬如打耳光,有因老师处罚学生或因发生争吵,随手打个耳光,造成鼓膜破掉;新年放鞭炮或盐水烽炮,每年都不免造成一些鼓膜穿孔的不幸病例 。过大的压力变化,例如感冒时搭飞机,偶乐亦会引起耳朵疼痛,导致鼓膜破裂 。(3)大多数的鼓膜穿孔乃因中耳炎,由内往外破出,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或中耳积水,经一段时日或反覆发作之后,部份鼓膜受到侵蚀,坏死而破裂,中耳的积液流窜而出,造成耳朵流脓(耳漏) 。鼓膜穿孔有大有小,可小如针孔,亦可大至完全不见鼓膜,大部份为单独的穿孔,偶尔亦可见多个穿孔 。鼓膜穿孔可能会影响到听力,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小的破洞并不妨碍听力,破孔愈大,听力受损愈严重,但仍不至於完全耳聋 。当外耳道进水时,例如洗头、洗澡或游泳,水会经由破孔灌入中耳,引起急性发炎,造成生活上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
据研究,在鼓膜穿孔的情况下,声波不仅可以通过部分残余的鼓膜,经由听骨传向内耳;同时还可以经过穿孔处,直接进入鼓室 。这样,声波既经过听骨链作用于卵圆窗,又直接作用于圆窗,两方面的作用互相抵消,特教新闻,结果内耳淋巴液不会发生振动,当然,我们也就感觉不到声音 。不过,如果从卵圆窗和圆窗任一窗户传进去的声音强度大于另一窗户的话,内淋巴液依旧能产生液波,从而感受到声音 。这也就是为什么患中耳炎的患者,在鼓膜穿孔后,并非全聋,还保留有部分听力的原因 。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单纯鼓膜穿孔,听骨链还完整,镫骨底板活动良好,这时声波可以经过残余鼓膜,经听骨链传入内耳 。另一是鼓膜不仅穿孔,听骨链中断,镫骨底板运动也不灵活,这时声波使鼓室内空气产生振动,首先使基底膜发生振动 。不过这条路是反正常传导路径而行之,需要声音的强度大些 。在前一种情况下,学科培训,在穿孔的鼓膜上贴片,有可能使听力提高;在后一种情况下,在鼓膜穿孔上贴片后,限制了声波激动圆窗膜,因此听力反而下降 。
【我们的鼓膜都有双重作用吗】用棉片贴补鼓膜穿孔,能够提高听力的事实,证明完整的鼓膜不仅有传声作用,还有避声作用 。对卵圆窗来说,它起的是传声作用,对圆窗而言却有遮蔽声音干扰内耳淋巴液波的作用 。人们发现,前庭阶的容量比鼓阶的容量大,二者容量之比为5:3;此外,由于卵圆窗上附着有镫骨底板,而圆窗膜上不附有任何物体,又比较隐蔽,圆窗膜的活动度比卵圆窗大5倍 。因此,不论是在声波的压缩相或稀疏相,卵圆窗和圆窗两窗之间总是保持一定声强(或声压)的差别以及声波位相的差别,这是内耳淋巴液能自由振动,不受干扰,从而保证正常听力的必要条件 。这一“鼓膜双重作用”的理论已经在近代广泛开展的鼓室成形术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和应用,使得许多传导性聋患者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以提高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