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他是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无水无电靠乞讨度日

中国古代一大伟大的发明就是科举制 , 这一制度过去也得到很多周边国家的效仿 , 我国曾经历了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 权力都掌握在君王手里 。
不过 , 虽然后来有了天人感应 , 真龙天子的说法 , 但皇帝到底也是凡人 , 凭自己一个人的精力无法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的运转 , 所以就有了朝臣替皇帝分担政务 。
臣子事实上是分走了皇帝的一部分权力 , 而权力在古代就是财富、名声、地位等一切的象征 , 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
可是 , 成为臣子的门槛却很高 , 而且还是靠个人后天努力很难改变的那种 , 因为封建社会之初 , 做官是要看出身的 , 也就导致了权力被贵族门阀时代把控的局面 。
【爱历史】他是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无水无电靠乞讨度日
文章图片
状元祖先
隋朝时就已经有了科举制 , 不过因为科目少 , 招收人数也不多 , 就没有什么气候 , 门阀世家的权力持续膨胀 , 到了唐朝 , 门阀垄断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 。
为了解决门阀对皇权的威胁 ,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联手铲除了门阀势力 。 同时 , 武则天在位期间还大力推行科举制 , 给了底层百姓跨越阶级的机会 , 也打破了门阀对官场的垄断 , 惠及天下读书人 。 科举制中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 尽管科举制早就已经被废除了 , 但这一称呼沿用至今 , 可见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影响之深 。
状元一般都会平步青云 , 受到众人艳羡 , 而状元的后人就不一定了 , 有一位清朝状元的后人就过得很不如意 , 他隐居在深山之中的状元府里 , 守护着祖宅 , 过着没水没电的生活 , 每天靠乞讨度日 。
这个人就是牛师静 , 他家在河南明月坡村 。 明月坡里有着一座状元府遗迹 , 经历岁月侵蚀 , 已经不成样子 , 却是牛师静的祖宅 , 因为这遗迹几成废墟 , 也就没有通水通电 , 但是牛师静还是坚持住在这里 。
【爱历史】他是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无水无电靠乞讨度日
文章图片
建造这座状元府的人是牛师静的祖先牛凤山 , 牛凤山也是出身贫寒 , 然而他自幼喜欢习武 , 积累了一身的童子功 。
根据史料记载 , 他弹弓使得很好 , 可以百步穿杨 , 都说穷文富武 , 牛凤山却打破了这个定律 , 在27岁那年进京参加武状元考试 , 一举夺魁 , 获得进士及第出身 , 此后受到重用 , 出任总兵 。
牛凤山担任总兵期间 , 爱民如子 , 是当时的一股清流 。 他的家乡明月坡曾经遭受自然灾害 , 百姓们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 没了活路 , 牛凤山就散尽家财 , 赈济百姓 , 获得了百姓的一致拥护 。
【爱历史】他是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无水无电靠乞讨度日
文章图片
家族没落
牛凤山发迹之后 , 就开始修建状元府 。 富贵不还乡 , 犹如衣锦夜行 , 所以他回到家乡选址 , 状元府修建出来十分气派 , 位置上靠山而建 , 方位上采取了传统的坐北朝南 。
这座状元府的占地面积很大 , 足足有2400㎡ , 建筑的设计也很讲究 , 院里有三孔窑洞 , 都是用青砖垒出来的 , 大门也很精细 , 是状元府该有的样子 。
牛凤山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 他的儿子牛思瑄和老爹不一样 , 不爱习武 , 反而很有读书的天分 , 也受到了父亲的悉心培育 , 后来他在1865年考中了状元 , 一门出了一文一武两个状元 , 一时传为佳话 。
牛思瑄在成为状元后进入翰林院 , 他的书法造诣很高 , 受到了慈禧的赏识 , 当时评选四大名匾 , 他制作的牌匾就被选入其中 。
【爱历史】他是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无水无电靠乞讨度日
文章图片
然而 , 正所谓“富不过三代” , 更何况还是晚清那个风云变幻 , 身不由己的年代 , 状元府也不复往日荣光了 , 一代一代地衰弱下去 , 日子是越来越落魄了 。
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 后来清政府直接被推翻 , 状元府不可能再出一个状元来力挽狂澜 , 振兴家族 。
炮火纷飞 , 牛家的家底也一点点被掏空 , 人丁稀薄 , 家财散尽 , 昔日富丽堂皇的状元府一年一年地荒废下去 , 牛家却已经拿不出钱来进行修缮 , 最后状元府就变成了一座危房 。
【爱历史】他是清代状元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无水无电靠乞讨度日
文章图片
乞讨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 , 牛家当然知道参加科举中状元是不可能的了 , 但还是很重视对后代子孙的教育 。 也是因此 , 牛家在建国之后出了好几位大学生 , 其中就有牛师静 。 他在上世纪60年代考上了大学 , 那个年代 , 考大学可不是容易的 , 大学生的含金量也高 , 毕业之后的生活绝对差不到哪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