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宅经济”再度升温,“互联网+”助力各地消费复苏回暖( 二 )


除了“宅经济”下的外送 , 餐饮企业的另一个方向是零售化 。
例如 , 随着2月复工全面拉开 , 盒马鲜生销量与疫情暴发前(1月6日-12日)相比仍然大幅提升 , 热销商品中不乏生鲜和餐饮之外的生活用品 , 此外最近涨价又恢复原价的海底捞 , 旗下自热小火锅产品目前已占其总收入的17% 。 “未来 , 餐饮零售化 , 开发包装食品或成为餐饮企业对冲风险 , 拓展新市场的机会点 。 ”程雪军分析道 。
不单单是餐饮业 , 程雪军认为 , “宅经济”通过借助已有的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直播平台、视频平台等) , 以技术为纽带 , 把疫情中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 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 促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 他预测 , 疫情期间 , 新零售到家服务 , 将成为防疫工作进入平稳期后仍然广受青睐的消费方式 。
旅游等消费场景难以快速回暖亟需助推
【[央广网]“宅经济”再度升温,“互联网+”助力各地消费复苏回暖】当前 , 我国境外输入疫情压力依然较大 , 受此影响 , 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短期内难以快速回暖 , 而这些也是亟需助力帮扶之处 。
目前 , 我国实现了绝大部分“省-市-县-乡”的物流通达 , 甚至在绝大部分东部地区实现了“农村电商” 。 发达的智能物流体系为各地“互联网+消费”发展夯实了物流基础 。 程雪军建议 , 要着力拓展消费扶贫渠道 , 依托互联网平台 , 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服务模式助力脱贫 。
“首先要在农业领域的消费场景发力 。 ”他解释道 , 疫情下消费扶贫效果如何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情况的好坏 。 但苦于物流成本高、缺乏营销包装手段等原因 , 除了农民自给自足 , 当地的产品很难“走出去” 。
其次是餐饮业 , 程雪军谈到 , 多数餐饮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或者个体户 , 占据了市场主体地位 , 唯有助力餐饮扶贫 , 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销售 , 开展互联网直播等营销方式 , 并在政策上扶持鼓励 , 聚集人气、商气 , 方可更好地实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 。
程雪军补充说 , 疫情对旅游业造成重大冲击 , 尤其是对诸多贫困地区的旅游景点 , 对此可以采取“云旅游”“旅游券”等方式助力旅游扶贫 。 此外 , 教育等相关行业也应该有意识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 积极拥抱互联网 , 开拓线上业务 , 在提质增效降本的同时 , 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 从而渡过疫情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