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让蒲松龄如此鄙视?,史上第一刺客荆轲究竟做了什么( 二 )


失去一次机会 , 当然还有挽回的余地 。 此时惊慌失措的秦王想抽宝剑 , 但仓促之间却抽不出来 , 此时正是荆轲翻盘的好机会 , 但他又没有把握住 。 干什么吃的 。 然后还有第三次机会 , 秦王在前面跑 , 荆轲在后面追 , 可他追不上 。 但他又不投掷匕首 , 为何不掷 , 肯定是没有把握 , 武艺不精 。 最后当秦王彻底恢复清醒状态之时 , 荆轲才把匕首投了出去 , 然为时已晚 。 匕首还无头无脑地扎在了柱子上 , 严重失去水准 。 最后刺客反被行刺对象斩为肉泥 , 真是笑话 。
当然有许多人为荆轲辩解 , 说他不是水平不行 , 而是因为荆轲本不想杀死嬴政 , 只是想要挟他 , 让他屈从自己 , 答应自己的条件 。 假若真的如此 , 他也不该在“图穷匕首见”时才出手啊 。 同样的例子还有 , 仍是《刺客列传》里记载的曹沫就成功了 。 如果说荆轲面对的目标是秦嬴政 , 此人比较牛;那么曹沫面对的是齐桓公 , 做为春秋五霸之一 , 齐桓公也不是吃素的 。 这只能说明荆轲水平不行 , 怨不得别人 。
总之 , 从荆轲刺秦王的一举一动说明 , 他不是一个很专业的刺客 , 没有一名刺客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 即超强的武功、矫捷的身手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
(二)令人不解的临行状态
这一点很重要 , 不光对于刺客 , 干什么事都如此 。 比如上战场打仗 , 还没有到前线 , 你就想这辈子完了 。 结果一上战场 , 说不定还真有一颗子弹嗖地向你飞来 , 而你从没有想过能躲过去 , 岂能打胜仗?这有点远 , 就说上考场吧 。 临考之前你就没有底气 , 心想肯定要考砸 , 那么你或许真的就考砸了;如果你很有信心 , 那么你还真会有不错的发挥 。
然而荆轲临行前是什么心理状态呢?“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悲歌 。 这看起来很悲壮 , 很壮烈 。 这其中包含了荆轲向死的决心 , 不畏死的勇气 , 当然应该肯定 。 但其中是否也蕴含了一些失败的或者是沮丧的情绪?这至少有一种心理暗示 , 就是此行凶多吉少 , 成功系数不大 。 既然那么不自信 , 成功就是枉然 。 这跟进考场的道理一样 。
事实上也是如此 。 当时的情况是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皆白衣冠以送之” , 当时的主事者太子丹和他的一些宾客为荆轲送行 , “皆白衣冠” , 还穿着白色的衣服 , 是孝衣吗?这种氛围令人丧气啊 。 当时送行的还有荆轲的知己好友高渐离 , 他“击筑 , 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 这一切场景似乎就预示着 , 荆轲此行必败无疑 。
不过 , 你也许要说 , 这都是迷信 , 要分手了 , 伙计们为荆轲饯行 , 大家难分难舍 , 唱唱悲歌 , 执手相看泪眼 , 也是人之常情啊 , 不会影响荆轲的临场发挥 。 果真如此?那也得看荆轲本人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 。
史载 , 当时荆轲临行前 , 他是不怎么情愿的 , 也就是说他的出发有被逼无奈的成分 。 此话何讲?因为荆轲认为时机不到 。 但他的主人太子丹心急了 , 催他出发 。 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一切荆轲要用的东西 , 包括地图 , 锋利的匕首 , 甚至还为他物色了帮手秦舞阳等 。 但荆轲还是迟迟不想行动 。 面对主人的催促 , “荆轲怒 , 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 , 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 仆所以留者 , 待吾客与俱 。 今太子迟之 , 请辞决矣!’遂发 。 ”
荆轲说他不是不想行动 , 而是要等待一个人 , 此人当然也是他的帮手 , 看样子是很重要的人 。 但此人没有来 , 他就被逼出发了 。 看来荆轲是真的没有必胜之信心 , 他还想要一个很重要的帮手 , 可惜得不到了 。 他心中不爽 。
其实 , 做为一名刺客 , 荆轲出发前这个阵势也是很外行的 。 刺客行事都是很隐秘的活动 , 行动前万万不可张扬 。 比如聂政 , 他谢绝了主人严仲子的一切帮助 , 回绝了他物色的帮手 , 只身一人仗剑而去 。 而荆轲偏偏搞一个隆重的饯行仪式 , 什么意思?难道想搞得天下尽知吗?可以说 , 从主事人太子丹到荆轲 , 都犯了刺客行业之大忌 , 这都是很不聪明的做法 。 所以 , 荆轲自临行的那一刻起 , 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