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国顺序有何讲究 六国灭亡顺序



秦灭六国沿用了当年范睢之“远交近攻”战略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 。具体步骤是笼络燕齐 , 稳住魏楚 , 消灭韩赵 。
东出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灭韩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先要灭掉韩国?灭六国这个顺序又有什么讲究呢?

灭国顺序有何讲究 六国灭亡顺序

文章插图
战国地图
秦国把第一个目标选在韩国 ,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韩国实力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的 , 再加上地理位置 , 韩国处在中原腹心位置 。被秦赵楚三国包围 , 时不时地经受几国打击 , 使得国力更弱了 。再加上韩国正好挡在了秦国东出的门口 。函谷关是秦国至关重要的关塞 , 进可图谋中原 , 退可猥琐发育 , 正是因为秦的其他三面都没有强大的威胁 , 中原军队只能死磕函谷关 , 所以才凸显出函谷关的重要性 。在战国时期 , 函谷关甚至可以称为秦国的生命线 , 对于秦国统一中华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六国经常从这里合纵伐秦 , 如果把韩国收入囊中 , 就可以把函谷关牢牢地掐在自己手中 。防止六国从这里合纵出兵 。再加上韩国兵弱 , 柿子先挑软的捏 , 不仅可以给六国震慑 , 还可给秦国将士增强信心 。其二是为了切断魏楚之联系 , 韩国横卧魏楚之间 , 背靠黄河 , 东邻齐国 。攻下韩国就可以切断赵、魏、楚三国的联系 。同时又能威胁稍微远点的齐国 。使之不能顺利、及时地发兵救援 。在今后的战争问题上解决得更加迅速 。秦始皇十七年 , 内史腾奉命攻韩 , 这场战争史书上都懒得记载 。直接用“得韩王安 , 尽纳其地 , 以其地为郡”来概括 。
灭国顺序有何讲究 六国灭亡顺序

文章插图
之后秦国把进攻的第二目标选择了赵国 , 当时唯有赵国的实力可以和秦国媲美 , 还有李牧等名将 。公元前233年 , 桓齮又乘胜进击 , 率军东出上党 , 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 , 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 , 进攻赵的后方 , 直向邯郸进军 , 形势危急 。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 , 任命其为大将军 , 率所部南下 , 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
灭国顺序有何讲究 六国灭亡顺序

文章插图
李牧
【灭国顺序有何讲究 六国灭亡顺序】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 , 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 , 士气甚高 , 如仓促迎战 , 势难取胜 。遂采取筑垒固守 , 避免决战 , 俟敌疲惫 , 伺机反攻的方针 , 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 , 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 , 今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 , 不利持久 。他率主力进攻肥下 , 企图诱使赵军往援 , 俟其脱离营垒后 , 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李牧洞悉敌情 , 不为所动 。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 , 他说“敌攻而我救 , 是致于人” , 乃“兵家所忌” 。秦军主力去肥后 , 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 , 拒不出战 , 秦军习以为常 , 疏于戒备 。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 , 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 。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 , 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 , 将主力配置于两翼 。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 , 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 。经激烈战斗 , 大破秦军 。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
史称:肥之战 。
那么秦国为什么不继续找软柿子捏 , 而选择了赵国这么一个硬骨头呢?为什么不灭离秦国更近的魏国呢?其实对秦来说 , 先灭赵还是先灭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 选择赵国的原因是因为在秦始皇十七年 , 风雨飘摇的赵国遇到了罕见的天灾 , 国内粮食短缺严重 。正是秦国趁火打劫的好时机 ,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后方有燕国积极打配合 , 在赵国后方不停地捅刀子 。秦始皇十八年 , 兵分三路进攻邯郸 , 不过赵国人也相当顽强 , 在李牧的率领下 , 多次成功阻挡秦军 。久攻不下的秦国使出了政治手段 , 花重金买通奸臣郭开 , 导致李牧被赵王冤杀 。接替李牧的是赵国宗室贵族 , 赵葱 。果然人如其名打几下就散了 , 赵王在郭开的怂恿下开城投降 。赵国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