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吴越争霸,历史重心向东南倾斜,春秋争霸的历史变化( 二 )
而后来吴国又得到伍子胥和孙武的帮助 , 吴王阖闾依靠这些人霸业中兴 。 而吴国的崛起 , 又引发了越国的崛起 。 而越国的崛起很有可能就是楚国人在吴国背后培植的力量 。
文章图片
春秋争霸的历史变化
总之 , 历史大势向南方滚动 , 春秋争霸由中原发展到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 。 孔子在世的时候 , 其他诸侯国就受越国、吴国的威胁 , 吴国甚至在伍子胥的领导下 , 三战入郢 , 打了著名的柏举之战 。 在不断的战争当中 , 中国文化的热点在不断地扩张 , 这是一大变化 。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变化 , 那就是在争霸过程当中 , 尤其是霸业结束了以后 , 列国的大家族开始兴起 。 这些大家族 , 尤以晋国的家族为典型 。 而晋国自进入春秋以来 , 为了保证权力的合理继承 , 有一条规矩 , 叫"不畜群公子" , 就是不养群公子 。 一旦老的诸侯确定了接班人以后 , 其他的公子就到其他国家去做"寓公" , 免得他们生出非分之心——争夺权力 。
我们知道当时是个家族时代 , 要想打仗就得利用一些家族 , 于是统治者就在晋国内部培植了几大家族 , 其中有范氏、中行氏、韩赵魏三家 , 以及栾氏等六七个大家族 , 这些家族慢慢火并 , 后来剩下三家 , 也就是韩、赵、魏 。
这和后来春秋战国之际发生权力更迭有密切的关系 , 贵族权力内部的大家族趁势崛起 。 我们看到 , 历史在不断重演 。 周王的贵族 , 为国家征战 , 慢慢发展出一个庞大的贵族阶层 , 导致王权衰落;而在列国 , 这种情形重演了一遍 。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变化 。
还有一项变化就是国人走下了历史舞台 。 国人这个群体变成了"编户齐民" , 就是一般小百姓 。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
文章图片
从封建制看贵族和平民的关系
什么意思呢?我们要从封建制开始说起 。 前边我们也讲过 , 有些学者说国人是平民 , 实际上这都是受西方历史的影响 。 因为西方的确有个平民阶层 , 在和贵族阶层不断地较量 , 争取权利 。 比如罗马 , 一开始罗马人的公民权只被授予了很少一部分人 , 罗马城里边的其他人 , 比如手工业者以及非罗马人 , 就不断地向贵族要求权利 。
一开始设保民官保护他们的权利 , 后来他们进入议会 , 人家开会商量事情 , 他们就搬个小板凳 , 坐在旁听席上 , 再后来慢慢就有了投票权 。 所以 , 在西方 , 平民阶层向贵族争争夺权力利的阶级斗争是非常明晰的 。 于是有的学者就受了这个影响 , 认为所谓国人就是平民 , 实际上不是 , 要比那复杂得多 。
还是从封建说起 , 封建的时候 , 比如伯禽封于鲁 , 他必须带着他的家族、亲人们一起前往鲁地 , 这些人就是贵族 。 但我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 过小日子是这样 , 一个国家也不例外 , 同样需要手工业者 , 需要各方面的人 。
所以我们看到 , 西周封建的时候 , 就把一些殷商人中有手艺的 , 直接分配给诸侯 。 像鲁国在《左传》中就有对长勺氏和尾勺氏的记载 。 《曹刿论战》里边讲战于"长勺" , 这里的"长勺"指的就是做长把勺的这个人群 。 在西周封建的时候 , 殷商遗民长勺氏就被封给了鲁国 , 同时晋国封建的时候得了九族 , 卫国封建的时候得了殷民七族 。 这些人相对于周人而言 , 他们是被征服者 , 而在土著眼里 , 他们实际上都是征服者、闯入者 。
对于周人来说 , 这些人是殷商遗民 , 如果不好好待他 , 他不给你干活 , 他跟你不一条心 , 你怎么办?所以我们看到周人对这些人也是以拉拢为主 , 给他们立社 , 赋予他们相应的政治权利 , 他们也就成了国中人 。 所以国中人成分非常复杂 , 绝对不像罗马那样有清晰的阶级斗争 , 而是有不同的来历 。 所以我在《中国文化史》里边讲 , 国人就是城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