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士说文史▲说话讲究多,乾隆,唐太宗和明孝宗被三招搞定,古代当官真不易( 二 )


文章图片
人家魏征强谏也是十分讲究技巧 , 虽说唐太宗很多时候对魏征气得咬牙切齿 , 却又无法去惩罚他 , 因为人家魏征不管在察言观色上 , 还是把握时机上都是十分有尺度 , 并且谏议完 , 还能够给唐太宗台阶下 。 一次唐太宗因为太子的事情十分苦恼 , 烦得要命 , 魏征察觉到这一点 , 所以有次早朝 , 他就不直接怼太宗 , 而是等到太宗主动问到自己 , 魏征就回了一句:“陛下能否原谅我的直言 。 ”太宗就好奇 , 这不像平时怼天怼地的魏征了 , 就让他说 。
于是乎魏征开始开喷模式 , 但句句在理 , 让太宗实在气不起来 , 但同时还保全了太宗的面子;也因此 , 魏征为何能够从一个叛臣到贞观年间 , 一路青云直上 , 这不仅仅是因为太宗的大度 , 还因为魏征说话十分懂得看脸色和把握时机 。
资深人士说文史▲说话讲究多,乾隆,唐太宗和明孝宗被三招搞定,古代当官真不易
文章图片
谨防“祸从口出”的为官方式
古代官员“祸从口出”的案例很多 , 北周大臣贺若敦 , 因时常抱怨自己的官职低 , 最后惹怒晋王宇文护而被处死;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贺若弼 , 因不满杨素当宰相 , 时常抱怨 , 甚至不把隋文帝放在眼里 。
他忘记了祸从口出这个道理 , 结果惹怒隋文帝被关进监狱;在狱中 , 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不是隋文帝而是隋炀帝 , 隋炀帝可没有那么大的包容心 , 毫无怜悯之心 , 直接下令杀了他 。
资深人士说文史▲说话讲究多,乾隆,唐太宗和明孝宗被三招搞定,古代当官真不易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当官不容易 , 往往官员们因为一句不敬的话 , 被皇帝气得惩罚;所以官员要谨记祸从口出的技巧;在明朝孝宗时期 , 一个官员很聪明经常结交皇帝身边的人 , 希望通过他们让皇帝对自己赏识;被收买的人就在孝宗面前说这个官员非常好 , 值得信赖 , 一来一去 , 明孝宗就对这个人十分好奇 , 于是想提拔他 。
有一次他就在朝堂上询问当时兵部尚书 , 问他:我听说朝堂之上有一个臣子十分的有才能 , 我想提拔他;而兵部尚书没有回答 , 接着孝宗就直接说那个官员的名字 , 兵部尚书依旧没回答;孝宗这下子就搞懂了兵部尚书的意思 , 就微笑的说:“我只是听说这个人可以办事 , 但是并没有了解他为人 。 ”
兵部尚书一听立马磕头说:“就像陛下说的那样!”而这个兵部尚书之所以这样做 , 其实就怕自己的直言不仅让孝宗听不进去 , 还怕得罪了其他的大臣 , 但自己这样不回答 , 也避免的祸患出现 。
资深人士说文史▲说话讲究多,乾隆,唐太宗和明孝宗被三招搞定,古代当官真不易
文章图片
而在很多时候 , 皇帝选立太子或者改立太子时 , 总会询问手下大臣意见 , 这时候聪明的大臣都明白 , 如果自己说出自己的看法 , 那么不管怎么样 , 出事自己一定会受到牵连 , 所以这个时候 , 选择沉默寡言或者回避实质问题 , 也是官场明哲保身的一种办法 , 少说话、多做事 , 这毕竟比话多生祸好多了 。
所以 , 古代的官员是真心十分难做 , 一个不小心 , 就因为一句话把自己一生给毁掉了 , 毕竟古代的王朝是皇帝一人掌权 , 皇帝让臣子死 , 臣子也不得不死 。
多磕头 , 少说话;察言观色 , 把握时机;谨防“祸从口出”这都是古代官员在官场中明哲保身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急流勇退;历史上能够得到善终的大臣都具备这个要素 , 例如 , 秦朝的王翦帮助秦始皇扳倒嫪毐和吕不韦 , 在灭六国战争中 , 贡献燕国灭了赵国 , 拿下楚国 , 立下不世之功;然而 , 当大秦帝国建立后 , 王翦却选择急流勇退 , 最后得善终 。
资深人士说文史▲说话讲究多,乾隆,唐太宗和明孝宗被三招搞定,古代当官真不易
文章图片
再如 , 刘邦建立大汉后 , 为了让刘氏家族牢牢掌握权力 , 诛杀开国功臣 , 而张良却能得善终 , 主要是因为张良懂得放弃 , 懂得舍得 , 没有贪恋权力 , 在刀枪入库 , 马放南山时 , 功成名就的张良 , 放弃了一切荣华富贵 , 退隐江湖 , 这才是一个真正懂得明哲保身的人;再比如 , 通过自黑保存自己的萧何也是如此 。 因此 , 在古代官场 , 并没有自由、平等讨论的气氛和环境 , 皇帝的指令和思想 , 官员们只能够配合 , 无法做到改变 , 所以很多时候 , 官员要在官场上混好 , 那么久只能够小心翼翼的说话、大方的做事 , 这才是官场生存之本 。